推销保健品坑老套路深 潍坊有人多次被骗仍痴迷

2018-03-07 14:03   来源: 齐鲁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有人多次被骗仍痴迷,市消费者协会开展相关宣传教育

萧女士参加讲座买回的手链。

    春节前夕,一则《6旬老人被骗百万元含恨离世》的新闻引起了市民的关注,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3月5日,记者走访发现,仍有老年人热衷参加各类讲座、购买保健品,几年下来花销达到几万元,不管儿女怎样劝说都没有效果。对于其中的原因,心理学专家、律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案例

    热衷购买保健品,被骗仍不回头


    家住潍城区卧龙西街与彩虹路交叉口附近的萧女士今年已经79岁了,平时热衷于参加保健品讲座并购买保健品。因为经常参加讲座,她家中积攒了满满三大箱宣传单页和杂志。萧女士的女儿刘女士对记者说,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她母亲断断续续在保健品上花费了几万元。

    萧女士平时自己居住,每月退休金6000多元,家庭条件非常不错,让儿女最为头疼的就是母亲痴迷于购买保健品。在2010年的时候,刘女士发现母亲经常到潍州路与幸福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座办公楼听讲座,风雨无阻,并且买回一些壮骨粉等保健品。

    虽然萧女士吃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效果,可是她仍然前去听讲座。2013年,萧女士的心脏和胃肠都出现了问题,需要吃药,即便如此她仍然坚持去参加讲座购买保健品。她买回一种装在金色三角形小盒里的药,吃了之后觉得有效果,感觉身体有劲了,心脏和胃肠也好了许多。“我们拿这种药到医院咨询,医生称是保健品,根本没有治疗效果,应该是一种心理作用。”刘女士说,她的母亲并没有就此作罢,买回的保健品越来越多。

    无奈

    好言相劝没有效果,女儿很无奈


    刘女士表示,近年来他们一直劝母亲不要购买保健品,可是根本没有效果。2015年前后,她母亲参加讲座,花2000多元钱买了一串黄水晶手链,声称能治疗肝肠胃及消化器官疾病,她母亲戴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效果。在现场,记者看到了萧女士购买的黄水晶手链,包装盒和手链上没有任何标识。

    那次被骗之后,萧女士消停了一年多。本以为萧女士不会再购买保健品了,谁知2017年夏天,她又到城区金融街参加一个活动,买回了一些纪念章,推销人员称全国只发行几千套,有较大的升值空间。经了解,这些纪念章根本不值钱。之后,萧女士参加讲座,还购买了保健枕、保健手表等。

    刘女士表示,他们曾多次劝母亲不要再买了,可是母亲却说这些都是给孩子们买的。之前,刘女士的丈夫因为颈椎问题到医院检查过,她母亲则买了一个保健枕送给女婿“治疗”。据了解,这种保健枕她母亲一共买了四个,现在刘女士也没有了办法。

    原因

    推销人员打感情牌,或用小物品诱惑


    当谈及为何她母亲这么“入迷”时,刘女士表示,保健品推销人员打的是“感情牌”。她从母亲口中得知,推销人员称呼老人直接叫“干爸”或“干妈”,有的甚至叫“妈”。

后来,萧女士不再参加讲座,一些推销人员提醒她买一些纪念币或保健枕,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比如纪念币可以升值。

    3月5日,记者走访发现,还有一些老人听讲座是为了免费领取鸡蛋等小物品,结果被洗脑。

    对此,潍坊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刘艳菊表示,首先,缺少家庭和子女的关爱是主要因素。不少老人的子女成立家庭后,渐渐疏远了父母,父母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这给了推销人员“可乘之机”。

    其次,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加上对方夸大其词的推销,老人极易上当。

    刘艳菊建议,子女应该给老人更多关爱,并加强沟通,使得老年人更有“家的安全感”。

    应对

    市消协开展老年消费教育


    记者了解到,去年根据中消协[2017]23号《关于开展老年消费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及省消协关于开展老年消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潍坊市老年消费教育实际,潍坊市消费者协会扎实开展了一系列老年消费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其中,去年6月份至10月份分别到奎文区中上虞社区、潍坊老年大学等地进行老年消费知识讲座,就保健品消费、旅游常识、日常购物常识等内容向老年朋友进行了系统的宣传教育。此外,市消协在潍坊老年大学等地设立老年消费教育基地,使老年消费教育常态化,维权专业化。

    对此,山东求是和信律师事务所的成强律师表示,除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应通过媒体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防骗和维权意识。此外,老年人被骗后,公安、工商等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社区、街办等积极配合。而作为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尽量不要把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透露给陌生人。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