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感受别样养老院:这儿老人有点忙

2018-03-14 08:19   来源: 青岛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记者 于泓

  你印象中的养老院是啥样的?老人们下棋晒太阳,早餐吃完等午餐,午餐吃完等晚餐?

  在城阳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3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护理员正在带领着半失智老人们做手指操。半个小时的手指操过后,护理员又带着老人们唱红歌、跳秧歌,用这种方式来延缓失智老人们的病情。

  医疗养老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而对于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青岛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15年城阳区福利中心与圣德老年护养院合作,开始尝试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由城阳区出资建起拥有三座大楼的福利中心园区、圣德老年护养院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与老人的照料,园区内设有圣德脑血管病医院,针对老年人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做到24小时随时就诊,园区分设失能护理、失智护理、自理护理三个园区,可以满足不同的养老需求。

  硬件之外,这家养老院最大的不同在于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里的老人“有点忙”。

  

福利院的灯谜活动



  月月有活动 天天不无聊

  “疾风苦雨百花残,独守老人难。子女纷飞各立,孝心难以周全。老年公寓,妪翁相伴,日享三餐。服务日臻完善,最佳颐养天年。”

  这是金信善住进福利中心之后写得诗,在他看来,自己是同龄人中观念比较超前的人,未来中国的养老,一定是在养老院中解决的。

  今年85岁的金大爷是2016年搬进来的,选择住进养老院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照顾妻子。金大爷的老伴身体状况不佳卧床,原本当惯了“甩手掌柜”的金大爷突然要担负起做饭、收拾家务、伺候病人的工作,说实话他这个年纪力不从心,而最大的孩子今年也62岁了,要担负起护理和照顾老人的工作,家里确实没这个人手。

  “很多人以为在这里会憋闷,其实我们玩的东西多着呢。”金大爷告诉记者,小孩子家长知道要送他们去幼儿园,难道是因为家长不爱孩子么?错!是因为在那里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对老人来说也是这样,住在这里首先三餐不用操心,公寓有专门人负责打扫,也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可以帮忙伺候老伴,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层面上,作为福利中心的音乐骨干,精通手风琴的金大爷天天带着老伙计们唱红歌、扭秧歌,还报了老年中心的书法班,现在已经练得一手好字了。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月月有活动,让老人们能在这里感受到比在家里还多的快乐。”城阳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社工部部长张永乾告诉记者,不久前的正月十五,福利中心就组织了做花灯、猜灯谜的活动,由中心统一购买手工花灯,老人们简单加工之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再配上灯谜,留到元宵节当天供老人们游戏用,同样的活动放到老人家里就很难组织起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场的住家陪护人员的费用在5000元以上,而城阳区试点的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自理老人每月的护理费用仅需要2000多元,包含住宿及餐饮费用,而失能老人每人每天可享受180元的护理补贴、失智老人每天可以享受65元的补贴,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远比传统的家庭养老更节省开支。

  

喜欢安静的文大爷选择午后安静地读读报纸



  “根据喜好安排我的生活”

  尽管今年已经87岁了,但文大爷的身体还算硬朗,与爱热闹的老伙计们不同,文大爷生活的相当“佛系”,每天看看书、读读报,想动了就下楼溜溜弯,倦了就睡一会,一天的节奏全凭自己的喜好来安排。

  因为喜欢安静,文大爷自己住着一间公寓,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书架上摆满了文大爷带来的藏书,还有一张大爷去年参加福利中心运动会的奖状,三米投篮二等奖,被摆在了全屋最显眼的地方。

  “人老啦,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文大爷告诉记者,除了环境和医疗条件,他喜欢这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护理人员对老人的态度,没人指责你的慢,也没有人会觉得你是个累赘,因为过去工作的原因,文大爷经常写点东西,偶尔也给中心提提意见,无论是伙食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无论是护理员、炊事员都会认真听,相比好的硬件,一个尊重的环境才是真正打动老人的决定条件。

  



  “谢谢你们,你们在帮着我们尽孝。”

  在整个福利中心,最热闹的就要数位于2号楼的失智老人护理区,手指操、红歌、秧歌,凡是老人们喜欢的活动形式,你都能在这里看到。

  “用完早饭后,我们会先进行一个面向所有老人的手指操,大概活动40分钟之后,护理员会根据医嘱针对不同的老人进行康复性训练。”失智区护理副主任矫玉芳告诉记者,得益于福利中心“医养结合”的模式,对于失智老人,医生会根据老人的情况出具康复计划,有些是根据老人的病情,针对性地做一些延缓性的训练,一线的护理员再根据老人们的训练情况反馈给医生,形成护理、医疗的闭环。

  照顾失智老人的压力大不大?答案是肯定的,矫玉芳告诉记者,为了照顾好老人,福利中心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办法,护理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交上各自的手机,防止在工作中因为看手机造成对老人照顾的疏忽。

  目前青岛市场护理人员的薪资一直居高不下,而高薪的背后是工作的高强度、高风险,矫玉芳像记者分享了她照顾的一位老人,因为失智的原因,老人住院后变得异常狂躁,打骂护理员、摔东西。

  “这样的老人我们见得太多了,你能做的就是慢慢地去安抚他、温暖他。”矫玉芳告诉记者,老人狂躁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安全感,这种情况消除老人的戒心是第一位的,通过握手、拥抱这样的方法,让老人能够感受到护理员的爱心和耐心。

  “我发现老人喜欢听红歌,有时候还会跟着唱。”在护理中,矫玉芳发现了老人的这个特点,一有时间就陪着老人唱歌,慢慢地老人变得特别听她话,也不闹了,白天唱唱歌,晚上睡眠也好了,身体自然也比之前状况要好很多。

  “谢谢你们,你们是在帮助我们尽孝啊。”尽管为了老人们吃了不少苦也挨了不少打,但矫玉芳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尤其是家属的这句话她一直记着,在她看来这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认可。

  



  养老问题看青岛 青岛经验央视点赞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虽然达4万多家,其中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由此可见,想要做到医养的真正结合并不容易,它需要至少满足地方政策支持落地、先进模式导入建立、医养服务全面到位三大要素,才可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医养结合”,而在这方面,青岛经验可以为全国提供借鉴的范本。

  2017年8月14日,央视《新闻1+1》栏目中,白岩松就对青岛“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深度解读,自2012年以来,青岛市已经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试点建设30处社区养老机构,逐步实现老人在家门口养老。

  医养结合,全国看青岛,青岛看城阳,作为国内最先试点“医养结合”、融合程度最深的城市,青岛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本市户籍60岁以上“三无”、低保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此外,青岛市首批建立起护理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全部纳入支付范围,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

  2016年,由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与圣德脑血管病医院共同举办的二级专科医院,青岛颐德康复医院成立,该医院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设内科、外科、疼痛科、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以及医学检验科、影像科、药剂科等医疗及医技科室,以脑血管病诊治为主,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立足服务于福利中心老人,兼顾社会患者的医疗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