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布婚姻登记大数据 再婚复婚呈增长趋势

2018-05-20 11:2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制图/王倩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5月,是结婚旺季,“520”这天因谐音“我爱你”,因而被不少情侣视作领证的好日子。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份幸福美满的婚姻。然而现实生活中,青岛市的婚姻状况又呈现怎样的情形呢?

  近日,半岛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获取了2008年至2017年青岛市婚姻登记状况大数据,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发现,过去10年间,青岛市登记结婚总数接近68万对,登记离婚总数超过17万对,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85对新人结婚,48对夫妻离婚。此外,从2011年以来,青岛市结婚登记数量在逐渐下降,而离婚登记数量基本处于上升趋势,2017年比2008年猛增1倍多。其中,30~49岁年龄段属于高危离婚年龄段。其中原因何在?

  ■大数据

  离婚数量10年增1倍多


  据青岛市民政局提供的过去10年婚姻登记状况大数据分析,青岛市总共有676448对新人登记结婚,平均每天有185对新人登记结婚。登记结婚最多的是2011年,有78760对新人登记结婚,平均每天216对。最少的是2017年,有55254对新人登记结婚,平均每天151对。对比发现,2010年到2011年,青岛市结婚登记数量猛增两万多对,此后连续6年逐年下降。2017年结婚登记数量与2011年相比,减少23506对。

  从登记离婚的数据分析,过去10年,青岛市共有173603对夫妻登记离婚,平均每天有48对夫妻离婚。与登记结婚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同的是,过去10年间,青岛市离婚登记数量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到2013年的离婚登记数量呈明显递增趋势。2008年离婚登记数量为10610对,平均每天29对夫妻离婚;2013年则达到22159对,平均每天61对夫妻离婚。2012年至2013年增长最多,达到5879对。到2014年,离婚登记数量降至20954对。此后的2015年至2017年,离婚登记数量又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离婚登记数量达22405对,为10年来最多。

  对比10年变化,结婚登记数量差距不大。但是从离婚登记数量来看,2017年离婚登记数量是2008年的2倍多。

  再婚复婚呈增长趋势

  与结婚登记数量逐年下降相对应的是,现在年轻男女结婚时间越来越晚,有不少80后甚至70后还单着。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青岛市平均结婚年龄已远远高于法定晚婚年龄的门槛。2017年,青岛市初婚平均结婚年龄28.3岁,其中,男性为28.2岁、女性为28.4岁。以市北区为例,其2017年总平均结婚年龄为33.6岁,其中男性34.6岁,女性32.6岁;初婚登记平均年龄是30.1岁,其中男性29.8岁,女性30.4岁。

  根据市北区婚姻登记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结婚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29岁和30~34岁这两个区间,以2016年为例,全年登记结婚人数为7557对,其中25~29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39.1%,女性占总数的46.8%;30~34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26.4%,女性占总数的22.3%。

  莱西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对该市2013~2017年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情况也进行了研讨分析,数据显示结婚登记数量呈逐年降低趋势,由6346对降至4500对,初婚数量总体下降,结婚年龄高峰期在25~29周岁。“登记数量逐年降低,说明适婚人口正处在低谷阶段,主要是计划生育一孩政策的影响。”莱西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分析道。

  与整体结婚登记数量逐年降低形成对比的是,莱西市再婚、复婚登记比例呈增长趋势。其中,再婚、复婚登记数量占结婚登记数量比例由19.7%增至33.5%。“这一方面说明当初离婚时的草率,另一方面不排除因购房等因素而采取先离婚后复婚的方式。”上述工作人员说。

  文化高低成关键指数

  莱西市2013~2017年5年间的结婚和离婚登记大数据显示,2013年结婚登记6364对,离婚登记1571对;2014年结婚登记5483对,离婚登记1645对;2015年结婚登记5127对,离婚登记1498对;2016年结婚登记4802对,离婚登记1462对;2017年结婚登记4500对,离婚登记1483对。

  从5年的婚姻登记统计数据分析看,每年的结婚登记数量在4500对~6400对,全市总人口每年结婚率在6.1‰~8.7‰。婚姻登记处办理的离婚登记1500对~1700对,加之在审判机关办理的民事调解、判决离婚1000对左右,全市离婚总数在2500对~2700对,全市总人口每年离婚率在3.4‰~3.6‰。

  从大数据来看,莱西市近5年离婚登记数量变化不大,但离婚登记与结婚登记的比例由2013年的25%增至2017年的33%,这一比例说明传统婚姻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

  而莱西市婚姻登记处在对近5年离婚人群学历分析时发现,初中文化水平离婚数量居高。其中,小学水平占总数的0.7%~2.7%,初中水平占总数的50.6%~82.7%,高中水平占总数的2.9%~13.6%,大学水平占总数的7.6%~19.6%,研究生水平占总数的0.3%~3.6%,说明文化水平高低是婚姻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80后成高危离婚人群

  在对离婚年龄段分析时发现,高危离婚年龄段较为集中。其中,莱西市近5年时间,30~34岁离婚者占比例高,占离婚总数的24.9%左右;35~39岁占离婚总数的20.9%左右,40~49岁占离婚总数的23.9%左右。30~49岁年龄段离婚数量占到总数的69.7%,属于高危离婚年龄段。

  而从市北区近4年的离婚登记年龄段统计数据看,也是30~49岁离婚者占比高。其中,2014年全年离婚登记人数为3469对,25~29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6.2%,女性占总数的11.3%;30~34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22.1%,女性占总数的26.6%;35~39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18.2%,女性占总数的19.8%;40~49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27.5%,女性占总数的24.2%。到2017年,市北区全年离婚登记人数为3812对,25~29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4.7%,女性占总数的8.3%;30~34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19.7%,女性占总数的25%;35~39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22.6%,女性占总数的23.6%;40~49岁区间,男性占总数的27.6%,女性占总数的25.4%。

  根据年龄段来看,30岁~38岁正好属于80后一代。80后离婚比例高,也是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春蕾律师最直观的感受。“在我们团队接手的离婚案件中,80后离婚比例无疑是最高的。”多年来从事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案件的孙春蕾律师认为,80后正好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一代,压力很大,又向往自由的生活。他们不会像父母一样将就婚姻,有很多夫妻会本着“处得来就处,处不来拉倒”的想法,把结婚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把婚姻当成终身必需。

  ■案例

  父母干涉太多致小两口离婚


  在孙春蕾接手的离婚案件中,性格不合、经济问题、出轨以及双方父母干涉过多,都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

  小赵(化名)和小王(化名)是一对80后,两人认识不久即闪婚,婚后生了两个孩子。但两人逐渐发现彼此人生观、价值观完全不同,经常吵架,经调解无效办理了离婚。“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交朋友认识异性也不像老一代人那样非得经过媒人介绍了,通过很多方式都能结识异性朋友。”孙春蕾说,这其中一些年轻人因对婚恋问题思考太少,从而出现闪婚闪离。

  小华(化名)与小春(化名)是姐弟恋。结婚时,小华工作能力强、经济条件较好,在其怀孕时,她发现小春有出轨行为,但禁不住小春的甜言蜜语,一直选择了原谅。这两年,小春事业处于上升势头,有了经济基础,变得更加明目张胆,小华最后只能选择离婚。“根据我们接手的离婚案件总结发现,婚姻中女性稳定性相对更好,男性出轨率相对较高。”孙春蕾说。

  “也有不少离婚案件,起因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最后演化成双方家庭的矛盾,导致不欢而散。”孙春蕾曾接手的一个案子,小琪(化名)婚后不久怀孕生女,公婆从农村来青岛看孩子。当得知公公有传染性肝病时,小琪很担心家人被传染,就通过月嫂提醒公公使用单独的餐具。没想到公婆自尊心特别强,与其大吵一架后离开。从此双方不再上门,矛盾日久积深,导致小琪夫妻感情破裂,最后离婚。

  青岛市心理专家、婚姻家庭培训师董汪洋也接触过不少因双方家长干涉而破裂的婚姻案例。李梅(化名)和马强(化名)是一对80后夫妻,婚后双方母亲都持有家中钥匙,经常来帮忙做饭收拾卫生。有一次,李梅的婆婆进门后发现家里特别乱,非常生气,言辞上对儿媳流露出不满。从小娇生惯养的李梅与婆婆吵了一架,回了娘家。结果李梅妈妈听后觉得女儿受了委屈,非让亲家母去她家里承认错误才行。由此升级成了双方家庭的矛盾,最终导致小两口以离婚收场。专家建议,夫妻遇到问题时要有效沟通,往往厌倦婚姻生活的夫妻都没有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要记住“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分析

  超三成离婚因家暴和闪婚


  针对离婚数量偏多的原因,莱西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通过大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内部因素是影响离婚的重要原因。其中,家庭暴力原因导致离婚的比例占16%左右;因草率结婚,婚后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导致离婚的比例占18%左右;因婚后择偶标准和工作选择与期望值不符选择离婚的比例占15%左右;因家庭经济状况贫穷等问题导致离婚的比例占16%左右;另外,因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离婚的比例占10%左右。

  其次,外部环境因素也是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影响,出差频繁、夫妻相处时间缩减,导致出现感情不和,影响夫妻关系,再加上社会交往的扩大、文娱场所的开放,异性结识和沟通的机会增多,婚外情成为婚姻的最大‘杀手’。”莱西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类离婚比例占14%左右。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离婚也受到了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购房者为了购买第二或第三套房屋、享受首套房或二套房的首付、贷款优惠政策,因而办理离婚,待房屋贷款、产权证办理结束后再办理复婚。此类型离婚比例年均占11%左右。

  此外,责任心因素和离婚制度人性化,在客观上导致了离婚人数上升。办理离婚的男女双方持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及拟定好的离婚协议到婚姻登记处,花30分钟至60分钟便可办理离婚登记,这给责任心不强、视婚姻家庭为儿戏的男女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年轻人,出于一时之气选择离婚,一部分当事人经婚姻登记员进行离婚劝和调解而放弃离婚的数量不少。

  针对离婚案件的特点,孙春蕾律师总结发现,现在离婚案件处理起来更加复杂了。“离婚与之前相比,已经扩大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现在有个更高端的名词叫‘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孙春蕾说,现在一般婚姻案件均涉及双方夫妻财产分割,这其中包括房产分割、股票分割、股权分割等,且财产诉讼额比较大。而另一方面,孙春蕾发现,如今结婚登记比过去更有准备,不少年轻人会在婚前进行财产约定,签订单方赠与协议等,以此预防婚后纠纷。

  520,看看咱身边的爱情故事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眼望着离婚数字逐年攀升,爱情似乎越来越奢侈。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为爱坚守、相濡以沫,仍是我们当下婚姻生活的主旋律。5月19日,半岛记者在“520”来临前,采访了岛城几对伴侣,听他们讲述同样的爱情不同的故事。

  23岁&26岁 相见时难别亦难

  23岁的王丽亚和26岁的李桂林相识于2015年的青岛栈桥。“只因人群中多看了彼此一眼”,便成就了这对军哥军嫂艰难相守的爱情故事。

  2015年5月10日,聊城女孩儿王丽亚来青岛旅游,在栈桥附近乘快艇时遇到了当时在青岛二航校上学的甘肃男生李桂林。天朗气清,一对年轻人在游玩中萌生了情愫。5月20日,在第二次见面时他们确定了恋人关系。

  当年6月,李桂林大学毕业时,王丽亚来青岛参加李桂林的毕业典礼,“看到他成为人民海军的一员,我真为他高兴。”王丽亚说,高兴的时间没持续一个小时,“上午参加完毕业典礼,他下午就下部队了。”但王丽亚当时并不知情,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李桂林就离开了,并且只字未留。

  经过3个月的等待,王丽亚问遍了李桂林QQ朋友圈的亲朋好友,谁也不知道他的音讯。就在王丽亚失落无助时,李桂林给她来了一个电话,告诉她不要着急,自己有任务。

  至此,他们开始给彼此写信,“在海上时电话信号很不好,通话要排好长时间队,也不一定能轮到,即使轮到了,还没来得及说几句就轮到下一人了。”王丽亚说,她将电话里说不出的话都通过信纸传递给遥远的李桂林。“在写信的时候,会画各种各样的表情,写各种情话。”王丽亚第一次感觉文字可以那么细腻,就像通了信号似的,能让彼此心意相通。就这样,王丽亚每个月盼着李桂林来信的日子,每一封信都读了又读,台历上的日子看了又看。鸿雁传信情更浓,他们也在频繁的书信交流中,加深了对彼此的感情。

  当终于盼到相见的日子时,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之又少,“每次见面就跟进了火场似的,火急火燎的。”王丽亚笑说,他们已经练就了吃饭一刻钟、逛超市看好就买的习惯,恋爱两年,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当时王丽亚还在聊城上大学,同学们都说她有对象跟没有一样,也不能陪在身边。李桂林知道了这件事,就在王丽亚生日当天送去了一大束玫瑰花,“同学们看到了都很羡慕”。

  王丽亚当时感觉李桂林就像放在海上的风筝,总是在天边,够不到。

  时空的阻隔有时也会让彼此心生误会。在外实习的王丽亚要工作到晚上11点多,而下连队的李桂林可以打电话的时间是晚上7点到9点,时差让他们很难通话,“有一次他因为这事要和我分手。”王丽亚说,当时她很不舍得,就连夜买了火车票,凌晨两点从聊城赶到青岛,“那时候只有站票了”,就这样,王丽亚站了8个小时。第二天上午10点王丽亚出现在李桂林面前时,一片真情胜过千言万语。此后,李桂林每天都会准时守在电话旁,一有机会就和王丽亚说上几句。

  经过半年见一面、一次3小时的艰难恋爱,2018年4月,王丽亚和李桂林在青岛参加了集体婚礼,“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小家”。

  婚后的生活还是充满离别和相思,“我经常是从新闻中才能得知他的消息。”由于军人的特殊性,王丽亚经常不知道丈夫身在何处,“不过现在适应了,心变大了。”王丽亚说,现在工作中有不顺心的事就找同事家人聊聊,实在没人聊,就自己消化,不忍心和爱人说,“他的压力也很大。”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王丽亚说,5月20日是她和李桂林相恋三周年,第一次有机会在报纸上和对方说几句话:“希望你压力不要太大,每天都开心快乐,就算以后我们没有太多的财富,我也希望你可以很开心地活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80岁&86岁 一生一世一双人

  80岁的田玉芬和86岁的谢军强相识于1958年的烟台蓬莱,彼时,他们一个20岁,一个26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牵引出这段已携手走过一个甲子的伉俪佳话。

  “我们俩就是不打不闹地过日子,没什么特别的。”田玉芬回忆起过往,虽然经历过半生辛苦,但她能记起的都是平淡的日常。据田玉芬介绍,她和谢军强是蓬莱一个小村镇的同乡,1958年经人介绍相识,“那个时候根本不懂浪漫,我跟了你就是你。”田玉芬说,见面后第二年他们就结了婚。

  谢军强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中专生,当时在青岛当兵,而田玉芬留在烟台,婚后田玉芬随军在青岛呆了四个月,度过了他们婚后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日子。在那段日子里,田玉芬怀了孕,便回烟台养胎待产。等到谢军强从部队回家探亲,已是1年多以后了,“那个时候我大闺女已经1岁了,都能满地走了。”田玉芬回忆那段独自带娃的日子说,有病有灾都得自己扛,那时没有电话,有事只能写信,但等到丈夫收到信已经是20天之后了,并且一封信要8分钱,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奢侈了,所以只写过很少的几次信。

  1971年,田玉芬随军来到青岛定居,经历了长达12年的分居两地,田玉芬和丈夫见面的次数终于从一年一次变为一周一次了。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变得轻松。他们最初住在部队的宿舍里,“两间不大的平房,整个屋子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张床板和三个小方桌。”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田玉芬坚持到石棉厂打工,因为当时他们已经有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再苦也得供孩子上学。

  田玉芬在石棉厂每天工作9个小时,漫天的石棉絮笼罩着她,唯一的防护措施就是棉口罩,“当时没得肺病真是万幸。”田玉芬说,当时她的工资是一个月32.5元,谢军强的工资是一个月60元,寄回家里30元,剩下每月60多元的生活费要养活3个孩子和支付家里的一应开销,“那个时候真的太苦了,一毛钱天那么大,鸡蛋3毛钱一斤都不舍得买。”家里的生活全是田玉芬一人操劳,“他星期六晚上回来,星期一早晨就跟着大卡车回部队了,家里孩子有病也不能留下来,很难请假。”也是在那段时间里,谢军强逐渐从排长、营长到团长,最后升为参谋长。

  在石棉厂一干就是十几年,田玉芬的身体也在那个时候累垮了,现在她的膝盖都换了关节,走路也不灵便。但田玉芬说她不后悔,“你叔叔对我特别好,他养了我残疾的哥哥21年,还给我老妈妈送了终。”田玉芬说,这是谢军强最让她感动的地方,从不多说话,只是默默做事,也从来不对自己红脸,他们两人不争不抢,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

  现在,老两口每天的日子就是相互搀扶下楼散步、收拾屋子,外加各自催着对方按时吃饭、吃药。他们携手跨越一个甲子,从车马都很慢的年岁走进现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婚姻登记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