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玮玮在辅导学生剪纸。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倩倩 报道
半岛都市报5月27日讯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古诗词之美人人皆知,然而小学生背诵起来却有不小难度。城阳教师袁玮玮将非遗剪纸与传统文化古诗词相融合,用剪纸呈现古诗词里的情景,背诵古诗词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变得有趣好玩。
近日,半岛记者来到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铁骑山小学,见到刚刚下课的袁玮玮老师,她脚步匆忙,一进办公室就开始了剪纸的创作。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短短半小时,袁玮玮就剪出了春天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放学归来放纸鸢的情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跃然纸上。“剪出的画面不仅要对应诗词的情景,还要表达出诗词的意境和内涵,”袁玮玮告诉记者,构图要比剪花费更多的时间,大到场景设置、人物造型,小到衣冠发饰、人物表情,都要拿捏好。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剪纸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的语文老师兼美术老师,袁玮玮从去年起就产生了将两者融合的想法。“起初是为了调动学生们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模式,不仅喜欢上了古诗词,也爱上了剪纸。”目前,袁玮玮已经剪出了《江南》《赠汪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池上》等近20首古诗,“将古诗词用剪纸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和传承了剪纸这项非遗,今后争取剪完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袁玮玮说。
“我是语文老师中剪纸最好的,美术老师中语文最好的,”袁玮玮幽默地说道。这些年,她被评为青岛市剪纸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她的学生在第四、五、六届青岛市剪纸大赛中,共有7人获金剪刀奖,1人获新苗奖,7人获奖优秀奖;师生共同创作了《共圆中国梦同在蓝天下》17米长卷,学生参与剪制的《海洋民间故事》被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学校连年被评为青岛市剪纸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