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黄河水滋润青岛近30年 相当于"60个崂山水库"

2018-07-12 08:10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讲述人:山东省胶东调水局青岛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家庆

  青岛市是山东省主要的工业城市,是轻工、外贸、海洋科研和旅游基地,是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建国后,从1949年到1989年,一个今天看来很简单的“瓶颈”问题——缺水,却足足困扰着青岛这座海滨城市40年,1986年4月15日,引黄济青工程正式开工,直到1989年11月25日竣工通水,这段缺水历史才画上句号。我是1987年7月在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参加工作,后来历任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工程处助理工程师、政工处人事科科长,东营分局纪委书记,省胶东调水局财务处处长、工程建设处处长;2015年7月担任现职。可以说,引黄济青工程从开工建设到建成通水,我一直在见证着。引黄济青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一项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工程,工程建成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缺水受关注勾画引黄济青蓝图

  青岛市自解放以来,由于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加上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市区的供水紧张状态很快凸显出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由于连年干旱,曾先后发生过几次严重的供水危机。虽多次采取应急工程,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青岛的“缺水”,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及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心。1979年7月,邓小平视察青岛,期间发现了青岛的用水难问题,从而为青岛市解决缺水问题提出了思路。

  1979年夏,青岛天气干旱,用水更紧张,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节约用水。当时,八大关一带夏季用水特别紧张,水流很细,甚至根本就没有水。锅炉房水箱因水压不够,上不去水。机关事务管理局就请消防队每天分上、下午送两次水。在一次游泳后冲水时,邓小平发现水流很慢,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过后没几天,邓小平偶然碰见消防队用消防车送水,他很奇怪。随后,邓小平才知道,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青岛就被水荒罩上了一层阴影。为解决这一困难,青岛市先后从崂山水库、莱西产芝水库、平度尹府水库、大沽河等处引水,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一次,邓小平与人谈起青岛市淡水水源紧张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青岛市连水都没有,搞开放旅游是不行的,没法接待外宾,要赶快解决水的问题。随后的几年,经过大量的工程调研、论证、方案设计、修改等环节,最终确定了实施引黄济青工程。

  开拓创新用先进技术解决泥沙

  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批示:引黄济青工程是关系到青岛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措施,作为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山东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了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整个工程要求三年基本建成,第四年收尾竣工。引黄济青工程是一项跨流城、远距离调水工程,整个工程从滨州市博兴县黄河打渔张引黄闸到青岛白沙河水厂,全长292公里,途经4个市地、10个县市区。工程要建沉沙池、252公里的输水明渠、四座泵站、36座倒虹吸及涵闸桥等建筑物450余座,还包括总库容1.568亿立方米的棘洪滩水库,22公里暗渠,白沙河水厂、市区输配水系统以及沿线输变电工程和通信、自动测控工程。可增加青岛日供水30万吨,并为沿途提供部分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至2017年底,引黄河水、长江水34亿多立方米,除完成向青岛供水外,还为沿途100多万亩农田灌溉和数万人吃水提供了水源,超过原设计要求。

  1986年2月24日,根据省政府部署,成立青岛市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青岛地段施工。引黄济青工程在冬春非灌溉期集中引水,引黄河水必然引进泥沙。泥沙处理关系到引黄济青工程的成败。黄河下游为悬河,引出的泥沙不会返回黄河,必须妥善择地沉沙。利用原有农灌的沉沙工程形式和一般的泥沙计算方法,难以满足设计精度和环境保护要求。因此,引黄济青输、沉沙工程设计中,总结了山东省引黄工程的经验,对国内外的沉沙理论和措施开展了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对输、沉沙的计算方法做了适当地改进,创造出了适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的新的输、沉沙形式及先进的计算技术。与其他引黄工程相比,降低了泥沙处理的代价,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对山东省引黄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百万施工者奋战确保实现目标

  工程开头难,一是征地难,二是库区内村庄搬迁难。为此,青岛市和各县级市(区)有关领导深入现场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当地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顾全大局,不断排除阻力,积极支持工程建设。 1989年6月,水库以上各项工程,在4个市(地)、10个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工程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经过上百万施工大军的艰苦奋战,实现了3年基本完成任务的目标。但水库以下工程,还有相当大的工程量没有完成。

  棘洪滩调蓄水库属于围堤式大型平原水库,主要包括坝体、放水洞、泄水洞三部分,土坝上游护坡采用干砌方块石及碎石中粗砂反滤层,上游坝坡采用植草皮护坡,坝体内布设观测设备,坝顶设防浪墙。棘洪滩水库以下工程分为暗渠输水工程、净水工、市区输配水工程三部分。输水暗渠土石方沟槽由青岛市政府组织发动党、政、军、机关、工厂企业义务劳动完成。1989年11月16日一次试通水成功,11月23日打渔张闸正式开闸放水。 11月25日,引黄济青工程通水典礼在昌邑县境内的王耨泵站举行,王耨泵站提闸开机,黄河水以每秒30立方米的流量和每年1米的流速朝青岛奔腾而来。1989年11月28日16时,黄河水正式进入棘洪滩水库;12月9日21时56分,棘洪滩水库向白沙河新水厂放水。12月10日19时23分,白沙河新水厂开1台机组向市南、市北两区试送水。 12月12日18时,白沙河新水厂开两台机组,以每天10万立方米的流量,向市内5区正式供水,黄河水终于流进了青岛千家万户、工矿企业。

  引黄济青工程设计引水时间98天,为冬季冰期输水。其中70天为青岛引水,其余为沿线供水。主要原因是冰期黄河水含沙量最少,可延长沉沙并结合渠道的蓄水保温,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且能避开与农业争水的矛盾,使调度更加灵活、可靠。但随着近几年青岛、烟台等胶东四市经济发展及天气干旱等原因,用水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引水时间也逐步加长,从2015年11月开始,引黄济青工程开始基本全年引水,通水运行工作已进入常态化。

  累计向青岛供水“60个崂山水库”

  1989年引黄济青竣工前青岛崂山水库是青岛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青岛市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每日30万立方米,工程建成通水后,1990年青岛市自来水厂供水能力翻了一倍,达到每日60万立方米。随着青岛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引黄济青工程向青岛市供水量逐年增加,使青岛市日供水能力随之增加,至2016年最高供水能力可达每日162万立方米,并且引黄供水在青岛市历年用水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从1989年开始供水时,引黄供水占青岛市总用水量的2.07%。到2016年最高峰时,引黄供水占青岛2016年全年市区供水量的90%。通水时间从全年通水100天左右发展到2013年至今的需要全年365天不间断通水。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引黄济青工程自1989年11月通水运行以米,已累计向青岛市供水36亿立方米,相当于至少60个崂山水库的容量,从建成之初的计划日供水30万立方米,到如今日均供水超120万立方米、提供全青岛市区95%以上用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摄影 汤臻

  ■新闻延伸

  改扩建工程提高青岛供水保障水平


  胶东调水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引黄济青工程又承担着向青岛、潍坊、烟台、威海引江与引黄的任务。但引黄济青运行近30年暴露出一些问题。为解决引黄济青工程存在的问题,防止工程退化,增加工程供水能力,需对现有的引黄济青工程进行改扩建。引黄济青改扩建一期工程青岛段主要工程内容为平度、胶州段25公里的输水渠道衬砌改造、棘洪滩水库护坡加固和平度亭口泵站新建35kv供电线路工程 (西亭线)。整个一期工程原定工期为208天,但由于2015年胶东地区旱情特别严重,为保证青岛等地的用水,引黄济青工程一直处于通水运行状态。根据省政府、省水利厅的指示,改扩建一期工程要求集中在2015年8月25日至11月25日3个月内完成,山东省胶东调水局青岛分局采取加班加点及各种赶工措施,在11月25日前完成了改扩建一期主体工程,保证了青岛市的供水安全。平度亭口泵站新建35kv供电线路(西亭线)工程已于2017年11月30日完成并投入运行。后续项目将择机组织实施。整个工程改扩建完成后,棘洪滩水库的最大供水能力可以达到每天71.9万立方米,将进一步提高青岛市的供水保障水平。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