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昨开幕 49名院士已签约全职

2018-08-19 09:3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签约仪式现场。



  

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院士参会。



  

丹尼·舍特曼院士曾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文/半岛记者 肖玲玲 实习生 卫晴  图/半岛记者 张伟 报道

  半岛都市报8月18日讯 8月18日,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活动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落实新理念、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院士参会,其中外籍院士占到90%以上。截至目前,大会已与49名院士签约全职。值得一提的是,签约院士中还包括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丹尼·舍特曼。这也是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的首位诺奖得主。

  当天的开幕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陈竺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委书记刘家义为活动致信,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杨东奇出席活动并致辞。开幕式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主持,山东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杨东奇宣读了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致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的信。

  陈竺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途径。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希望大家以核心技术突破、关键问题解决为引领,注意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以成果转化、产业推动为目标,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造福社会;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导向,通过发挥国际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彰显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刘家义在致信中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一亿多山东人民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嘉宾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强调,各位院士和嘉宾如约相聚青岛,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创新创造成果,在合作共赢中促进科技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意义。当前,山东正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转化为新时代山东发展的生动实践,将为海内外院士和广大企业家干事创业提供更多“山东机会”,也迫切需要更多优秀人才为山东发展献计出力。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的举办,搭建了科学家、企业家共谋创新的桥梁。山东将敞开胸怀,加快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大家搭建最好的平台。

  杨东奇在致辞时指出,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思想,诚邀百位院士齐聚山东、相约青岛,就是要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条交流的纽带、一个分享的平台,与海外高层次人才一起共谋发展、共享共赢。真诚邀请大家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在山东多走走、多看看,为山东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也恳请大家发挥优势,深入洽谈合作,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据介绍,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落实新理念、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院士参会,其中外籍院士占到90%以上。截至目前,大会已与49名院士签约全职。另外,在主旨演讲环节,丹尼·舍特曼院士、马丁·斯伟廷院士、谢尔盖·涅多斯巴索夫院士、吕坚院士做了主旨演讲。下午的高峰论坛则主要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4个领域开展主旨演讲和分论坛活动。218家企业,106所高校、科研机构参加了分论坛活动。

  ■亮点 受邀院士外籍超90%

  据介绍,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亮点多多。首先,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得到进一步发挥。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指出,要以此次海外院士行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水平,助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为全省全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时,院士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宽。此次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共邀请海内外院士109名,其中外籍院士占比达到90%以上,更好地体现了青岛国际院士港国际性的立港原则。而且海外院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设计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与院士港产业发展目标也是相一致的,通过实地观摩与考察,与会院士对青岛国际院士港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看到落地院士项目美好发展前景后,对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有了强烈的意愿,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同时,为保持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和院士高层次技术交流的高端性、延续性、长效性,此次活动举办了“青岛国际院士论坛”启动仪式,正式确定了会议名称,进一步推动海外院士青岛行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加快提升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水平。

  另外,开放共享的科技合作平台得到充分利用。此次活动更加注重院士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在邀请范围上不仅仅局限于青岛市范围内,而是扩大到山东省、全国范围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目的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院士互动对话,建立院士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青岛国际院士港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紧密的合作模式,最大化放大院士效应,让更多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受益。通过实际情况来看,院士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展现了良好的合作意愿,双方在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核心,以院士引领为鲜明特色的高端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院士声音

  诺奖获得者丹尼·舍特曼:科学兴趣,从幼儿园就要建立起来


  作为一名教育家,丹尼·舍特曼院士对于教育领域见解颇深,尤其是科学教育,“我在我们国家进行了30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我对科技也非常感兴趣,并意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人们来讲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年轻人,因此,我希望能够在青岛这边建立一些相关的教育机构。”丹尼·舍特曼认为,“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一个国家的和平而言相当重要,在一些非常贫穷的国家,他们的实力不强,但是如果他们能够科技强国,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而言,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想在青岛建立教育机构?是什么样的机构?主要面向哪些群体?“随着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发展,我想在这个城市进行教育一些方面的活动,建立一所学校,这个学校主要是科技方面的。”面向群体方面,丹尼·舍特曼称自己是想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对孩子进行一个科教普及活动,我觉得效果很好。我们教授的孩子从小开始,就把他们当做大人一样,大约从5岁开始就为他们建立一些相关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从兴趣抓起,从小学、中学建立体系性的,从小就让孩子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

  丹尼·舍特曼坦言,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的研究背景是材料学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国家有大量的年轻人,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有很多这方面优秀的教授。”而以色列国家GDP是非常棒的,他认为这是科技带来的成果。“但另一方面,我意识到在这个领域范围内,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在减少、缩水。就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应该从我自身开始影响到一些年轻人,让他们从小开始对科技感兴趣。在我们国家我建立了一些这样的实验室,目前进行得比较好。我的初衷不仅希望解决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也希望在世界范围内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希望我的科技成果可以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大家可以复制我的做法,那这样会更好。”

  据悉,丹尼·舍特曼是以色列籍,1941年1月出生,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现任以色列理工学院菲利普托比亚斯材料科学教授、美国能源部埃姆斯实验室助理和爱荷华州立大学材料科学教授,是著名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他是以色列国2014年的总统候选人之一,也是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的荣誉顾问。研究领域:物理化学、结构化学。20世纪80年代初,丹尼·舍特曼发现了具有准晶体结构的合金,在晶体学研究领域和相关学术界引起了很大震动。目前,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学、生物学等多种领域。舍特曼教授于1998年获得以色列奖、1999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2000年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20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唐守清:国际化,交通科技人才青岛全都有

  唐守清是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也是密西西比大学肿瘤中心和肿瘤研究所的副所长,他在研发肿瘤药方面造诣非常深。“肿瘤药现在有几个火爆的点,一个是靶向治疗,还有一个叫做精准医学,以前就是给病人一样的药,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现在不同了,现在病人来了我们就给他基因测序,测序看哪个肿瘤的基因变化了,再找相应的靶向药,这样对症下药,达到的目的就是,第一,疗效好,第二,病人生命延长。”他表示,以前我们不知道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抗癌,“十年以前,免疫治疗非常火爆,后来一下被打入冷宫,因为当时不知道免疫系统有两个机理,就像开车一样,有油门的同时还有刹车,几十年以前,大家只知道踩油门但不知道刹车。”另一方面,身体自己也把抗组织的免疫给抑制了……唐守清表示,这次他带来的项目是精准医学项目,是一种靶向治疗,正在洽谈中。

  另外,对于峰会后正在向着国际化城市发展的青岛,唐守清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际化城市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交通。第二,科技。第三,人才。“我想青岛这三个条件都有,而且一个大城市能够同时有山又有海的很少。”

  企业收获

  签约院士,将纳米技术用于钢铁工业


  关于青岛国际院士港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意义,济钢董事长薄涛有着很强的认同感,“成立青岛国际院士港,本身就是新旧动能转换!”要想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标杆、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济钢也一直做着自己的努力。而今天,青岛国际院士港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给力”的媒介,“我们这次与院士港签了约,与一个院士有产业方面的合作。”而薄涛所说的这个院士,正是鼎鼎有名的西拉姆院士。

  西拉姆院士是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籍,是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引进的外籍院士之一。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2008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长期以来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复合材料、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加工和表面功能化的研究。“纳米技术是全球十大领先技术之一,与人工智能技术不相上下,而且纳米材料应用是纳米技术的核心。新产业的建设,对未来的核心技术是明显需要的,他们有资源,我们也有需求,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产业,把我们现有的产业提升一个科技含量,需要新的技术、方向,重新布局产业。”薄涛坦言,他们也有需求,把他们的产品市场化。那他们如何合作呢?薄涛介绍,合作的核心是与西拉姆院士做一个纳米材料,在他的产品上延伸、研发,将这个产品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等方面的合作。另外,希望能在材料应用方面有所突破,“我希望他能够跨到工业上,在钢铁方面使用纳米材料,实现钢材强度的提升。”

  数看活动成果

  ●109名

  参会院士数量多、范围广。大会共发出邮件4600多封,截至8月17日23点,大会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院士参会,包括:中国籍院士7人、华裔外籍院士17名、纯外籍院士85人。其中,俄罗斯15人、加拿大14人、韩国10人、澳大利亚8人、英国8人、美国6人、乌克兰7人、德国5人、新加坡5人、印度5人、荷兰3人、挪威3人、法国3人、瑞典2人、白俄罗斯2人、中国籍7人,丹麦、意大利、巴西、比利时、埃塞俄比亚、以色列各1人。从涉及的专业领域看,新能源新材料36人,高端装备制造27人,网络信息21人,生物医药22人,艺术类3人。

  ●218家

  参会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质量高、针对性强。218家企业、金融机构,10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参加了开幕式及分论坛活动。

  ●49名

  签约成果丰硕、合作意向广泛。本次大会在签约院士、企业、金融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签约院士方面,与会109名院士中,有49名院士签约全职。

  企业及金融机构方面,218家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会,53家达成合作意向。

  高校及科研机构方面,106所高校、科研机构参会,41所与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