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李晓哲
8月24日记者采访获悉,日前本市印发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力争到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5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达到110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20亿元。
新技术攻关放首位 本市要深入实施“新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促进、科技金融提升、改革创新深化”六大行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在六大行动中,新技术攻关被放在了首位。实施新技术攻关行动,将成为青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机会。青岛也将目光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微电子、光电子、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网络与通信等领域被寄予厚望,青岛将聚焦微机电系统 (MEMS 传感器)、光通信、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语音、高性能计算、量子通信、5G技术与装备等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加大集成电路、物联网、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卫星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到2022年,力争突破前沿引领技术11项,关键共性技术14项,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10家,在微电子、光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国际性企业5~10家。
各领域寻求突破颠覆性技术 先进制造方面的新技术攻关,到2022年,建成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青岛—新松国家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等一批重要创新载体,突破颠覆性技术2项,前沿引领技术4项,共性关键技术30项,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企业35家,形成高速列车、机器人、仪器仪表等3个产业集聚区。
生物与医药领域计划到2022年,布局建设华大基因青岛研究院、华东理工青岛研究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肿瘤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载体,突破颠覆性技术1项,前沿引领技术5项,关键共性技术15项,培育骨干企业15家、行业龙头企业3~5家,形成生物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各1个。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计划到2022年建成动力与储能、先进高分子材料、石墨烯等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突破颠覆性技术2项、前沿引领技术4项,关键共性技术9项,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企业17家,行业龙头企业6~9家,形成电池及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合金材料等9个产业集聚区/集群,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尖端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研发检验检测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
现代海洋方面,将搭建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10家,突破前沿引领性技术26项,关键共性技术29项,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企业10家。
企业引才最高获1亿元奖励 在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中,本市计划力争到2022年,打造20家全国或行业领跑、全球知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本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评审认定,给予团队1000万~1亿元综合资助。
支持重点高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优先布局建设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符合条件的,每项优先给予50万元奖励。对投资于千帆企业“首投”的投资管理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年最高20万元。鼓励商业银行积极为千帆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每新增1家贷款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给予银行1万元补助。对企业使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发生的检验测试费用,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2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50万元。
力争到2022年,25个高技术领域细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突破5000亿元。
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青岛将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建设、中科院青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都将加速推进。
其中,中科院青岛科技创新基地将依托中科院青岛科教园,推进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与大连化物所融合为契机,规划建设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青岛),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还将靶向招才引智,推进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网络安全中心、歌尔微电子研究院等机构落地发展;推进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青岛中科应化技术研究院及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等建设产业园区……围绕高技术产业明确发展目标与技术路径,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化项目实施。
鼓励区市建设区域性技术市场 推进成果转化将是未来的一大重点。鼓励区(市)结合自身特色建设区域性技术市场,支持高校院所依托优势学科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平台,构建以青岛技术交易市场为中心,以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为枢纽,以高校院所、骨干企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支点,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工作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向区域化、专业化发展。
此外,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孵化平台等领域发力,并将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对加快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每项给予50万元奖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优秀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给予资助。对获批国家、省级知识产权运营试点机构和服务品牌机构的给予奖励。
青岛还将发展壮大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争取设立国家、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共建青岛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变“广撒网”为“抓重点” 科技金融将成强大助力,努力争创国家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发挥科技支行示范效应,创新风控机制,带动设立更多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和科技金融特色支行。还将实施“科技金融特派员”计划,深入挖掘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融资服务。到2022年,科技信贷投放总量累计超过1000亿元,每年为1000家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
聚焦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引才聚才,由以往“广撒网”向“抓重点”转变。并将逐步改进科技人才引进培育模式,由“重引进”向“优服务”转变。还将采取多样化方式激发科技人才积极性、创造性,人才激励形式由“重资金”向“促活力”转变。
■相关新闻
本市首批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落地 半岛记者 娄花 报道
半岛网8月24日讯 24日,记者采访获悉,本市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海创千峰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洪泰齐鲁新能源产业母基金、青岛博信拥湾股权投资母基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青岛科创创业投资母基金(因尚未工商注册,基金名称均为暂定名)等4只母基金设立方案,标志着本市首批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正式落地。
首批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均为母(子)基金运作模式的有限合伙企业,总规模220亿元,重点投向本市“956”产业,为本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实施注入新的活力。母(子)基金可跨产业开展投资,跨产业投资不超过基金规模的50%。目前,市财政局、市创投引导基金管理中心正与光大金控、华登国际、鲁信集团、国开金融、招商证券等多家投资机构进行沟通对接,储备基金规模逾300亿元。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