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迅猛 献血量居省内首位

2018-09-27 17:29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9月27日消息  今年是我国《献血法》颁布实施20周年。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20年来,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全面建立,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上升到2017年的1459万,献血量从1998年的400万单位(800吨)提高到2017年的2478万单位(4956吨),献血量增加了5倍之多。青岛市无偿献血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我国无偿献血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义务到无偿,献血比你想象的更安全

  血液及血制品的质量事关千百万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正规安全的采血与严格的检查筛选制度是保证血液及血制品质量的关键。筛查献血者与采血过程的技术含量高,需要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与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只有在国家指定的正规血站、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够完成。1998年我国颁布《献血法》以前,很少有人义务献血,临床治疗用血基本上是来源于卖血者献出的血,地下血站根本不具备采血条件,无法保证卖血者的安全和血液的质量,对卖血者本人及输血者的危害极大。商业卖血者的献血为保证临床治疗用血和挽救千万患者的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为许多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机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有资料显示,河南省的双庙村就是因为不安全的采血与卖血行为导致700多村民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成为震惊中国与世界的“艾滋病村”,自此,献血不安全,献血传染疾病的说法也开始在民间蔓延开来。

  1998年10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献血法》,确立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为深入贯彻落实《献血法》,我国先后发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加强血站建设,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血液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进一步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血液供应得到保障。国家在“十五”期间投入22.5亿元加强中西部血站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无偿献血是社会性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1994年夏天,临床用血告急,时任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前往中心血站献血。在他的带动下,69个机关单位,58名局级领导干部,1800余名公务员主动参加无偿献血,从那时起,每年都会有许多符合条件的领导干部参加献血。1998年,元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周迪颐、原青岛市副市长臧爱民、原青岛市卫生局刘志远局长等多位领导干部纷纷带头献血,倡导无偿献血,青岛市在1998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比《献血法》颁布实施提前了一个月。

  随着无偿献血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无偿献血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青岛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测,视血液质量为生命,献血器材全部采用一次性合格用品,使用后一律销毁,绝不重复使用,以免交叉感染。献血环境每天定时消毒检测,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筛选献血者,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依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质量管理法规、规范等要求,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历年来参加国际、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室间质控,合格率达100%,其中,组织配型实验室参加美国UCLA国际室间质控,核酸检测实验室参加澳大利亚国家参比实验室主办的国际室间质评,进一步提高了关键环节的质控水平。我站实验室于2016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ISO15189实验室认可,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2010年起作为全国第一批核酸检测试点单位,对血液进行酶免和核酸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缩短了检测窗口期,降低了残余风险度。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射频技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追溯冷沉淀速冻过程,并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快速批量读取速冻温度曲线变化情况,加强血液冷链管理及质量控制,保证了血液质量安全。我站建立起全市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血液质量的全程监控、数据的统计分析、血液管理过程的追溯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了从“血管到血管”(献血者血管到用血者血管)的全程血液信息跟踪和质量监控。其血液质量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至今未发现一例输血传播的传染病。

  从5万人次到10万人次,岛城献血量居省内首位

  青岛市中心血站成立于1993年8月(前身是青岛市献血管理站1965年9月成立),1996年5月30日,青岛市首辆流动采血车开上岛城街头,如今,市中心血站在全市共设有爱心献血屋10座、大型献血车9辆,应急采血车1辆,为全市930万人口、92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用血。同时承担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输血医学研究以及青岛市输血质量控制中心、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组织配型实验室等工作。作为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基地,承担教学任务。

  二十多年来,青岛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实现了飞速发展。自1994年开始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1998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2001年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公民自愿献血,同年10月,又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单采成分血100%来自公民无偿献血。2012年,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意见》,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完善。2017年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共青团青岛市委、市科协、市红十字会和市卫生计生委六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首设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月,全方位推进青岛市无偿献血健康宣教工作。在全市各部门、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广大市民热情参与,青岛市的无偿献血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创造了多项“全国记录”,在我国无偿献血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截至2017年底,全市市民无偿献血已累计超过180万人次,共有40000人次荣获国家颁发的无偿献血各类奖项。

  近年来,青岛市中心血站不断探索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献血法》颁布实施20年来,我青岛市每年的采血人次由不到5万人次增加到现在每年的11万余人次,采血量由不到5万个单位增加到18万个单位,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采血量位居省内首位。市民积极捐献造血干细胞,截止2017年底青岛市入库志愿者达3.4万人,成功捐献73例,并建立了青岛市已知HLA/HPA分型血小板供者库,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提供特异性配型。同时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测,视血液质量为生命,至今青岛市未发现一例输血传播的传染病。市中心血站建立了全国首个无偿献血96606客服平台,省内首家血液机构通过医学实验室15189认可,建设全省第一个无偿献血科普基地,并通过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考核,荣获2016年度中国输血协会质量管理奖,青岛市连续10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殊荣。

  在市中心血站全体干部职工及献血者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下,该站被评为国家、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卫生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优秀单位,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卫生系统万人流动血库”、“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总队和熊猫血志愿者团队”荣获青岛市十大微尘公益之星称号、“熊猫血”应急献血志愿服务队 “感动青岛”十佳人物群体奖、“热血红嫂”韩珞荣获感动青岛道德模范十佳人物,“热血真情”服务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服务名牌。因在29届(残)奥帆赛血液保障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该站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红十字参与奥运特别贡献奖。

  从探索到发展,无偿献血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和采供血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全市采血点的布局设置尚未纳入全市的区域卫生规划中,献血屋(车)的停放未能随商业模式的变化实现动态化管理,以进一步方便市民献血;二是临床机构的输血管理尚未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与科学合理用血的发展需求不同步,难以有效提升临床医生预判输血疗效的能力,从而影响了临床血液供需平衡;三是无偿献血宣传发动效果不明显,覆盖人群范围窄、效率低。媒体对无偿献血公益宣传投入不足,市民基本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千人口献血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尚有一定距离;四是血液供应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五是疾病谱、保健服务模式和生育政策变化对血液管理提出了新需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在全市居民死因谱中占比高达84%,对卫生资源布局、医学理念调整和健康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提出新的需求。二孩政策使得高危产妇增加,血液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区域分布呈现多极化;六是血液资源分布不均衡,无偿献血宣传招募难度加大。全市老龄化日趋严重,到2020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预计达到193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0%,适龄献血的人群有所下降。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20年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75%。随着中小城镇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聚集,部分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面临更大挑战,血液资源重新分布。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由传统的实体商户模式转变为“电商、网商”模式,街面人群聚集区减少、人口密度下降,无偿献血团体和个体招募难度加大。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岛市中心血站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中,把“健康青岛”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保证血液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满足临床救治需求,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全面促进献血服务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认真落实依法、质量、人才、科研、创新五项方针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精准化招募、预约化采集、温馨化服务、科学化用血、智能化监管和精细化管理等重大举措,全力打造“热血真情”无偿献血服务平台,努力为实现“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献血救人,多方共建,健康青岛,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市、区(市)两级血液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运作。进一步推动全市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偿献血工作,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血液管理机制。

  二是血液应急保障机制的构建和运作。构建“一横三纵”的血液应急保障机制。在构建市级血液应急保障预案体系的框架下,横向与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和潍坊市构建城市间血液联动制度,建立起血液应急调剂方案;纵向完善供血保障预案、血源保障预案和血液备灾保障预案。2017年11月,我市已与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临沂血站联合成立半岛采供血联盟,并定期召开采供血管理高峰论坛。

  三是着力打造“三个平台”建设。以搭建“精准化招募、预约化采集、温馨化服务、智能化监控、科学化用血、精细化管理”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着力打造“三个平台”建设。一是着力打造捐献热血、救助生命的“健康平台”;二是着力打造互助奉献、传递真情的“爱心平台”;三是着力打造弘扬正气、促进和谐的“文明平台”。全面推进“四项提升”,一是业务技能提升,规范采供血岗位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二是血液质量提升,加强采供血过程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三是服务质量提升,提高献血者和临床医疗机构的服务满意度;四是工作效率提升,简化行政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工作效率。青岛市中心血站创新实施便民举措,2018年6月在全国率先实施“先用血 后献血”的血费报销政策,8月份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血费线上报销服务,让市民可以实现“零跑腿”。

  四是无偿献血服务网络化布局。推进血站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各区市采供血资源,强化南北两个分中心功能设置,明确其他分支机构职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紧密结合的网络化布局和管理模式。建立无偿献血信息招募分析平台,利用互联网、微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广在线自助献血登记、网上预约献血、精准化招募、流动上门服务等工作。充分利用“96606”客服平台和“无偿献血科普教育平台(基地)”对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五是构建无偿献血宣传长效机制。建立多维舆论引导机制,积极协调各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主要景观街道、楼宇和主要风景区、繁华商业区等场所增加一定数量的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的投放。加强与公众媒体的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公众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积极播放宣传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和科普知识,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

  六是全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争取将无偿献血信息化建设纳入青岛市卫生计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中,探索在一卡通试点医疗机构中推行“无偿献血一卡通”信息同步管理,逐步实现献血者的献血信息、用血信息、检验结果、血费返还等与日常医疗就诊信息的互联互通。逐步推行无偿献血APP客户端信息管理,定期推送健康保健、健康养生、健康休闲、疾病预防、应急救治和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定期发布健康体检、医疗机构义诊、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和采供血机构组织的各项相关活动信息,与广大市民和无偿献血者逐步建立良好互信的沟通机制。

  七是构建动态化血液检测策略。常规开展血液核酸检测技术的同时,2016年实现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全覆盖;开展献血者召回检测论证工作。2017年建立献血者召回的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加强传染病风险防控,开展血液传播性病原体(WNV、TTLV、HEV等)检测工作,逐步降低窗口期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确保全市无一例经血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发生。

  八是临床合理用血评价机制建设。开展以科学合理用血和临床治疗需求为导向的采供血供求相关性调研,设立一套适宜于采供血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状况评价体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新的时代,不变的使命,青岛市中心血站将继续携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描绘出青岛市无偿献血事业更加壮丽的宏伟蓝图。

  通讯员 任霄惠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