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市北:魂牵梦萦的“北仲”往事

2018-10-12 15:37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10月12日消息 北仲路在体育街的衬托下,总是显得格外热闹,不管是男女老少,下班的人们在体育街上逛一会买点水果蔬菜,放学的孩子跑到篮球场上投几个篮,老人们聚在遮阳棚下下象棋,曾几何时这个祥和的景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田,可在这里居住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常常会想起那个日子,二十三年前的“北仲家洼”这片城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将要迎来一次大改造。

  

记忆市北:魂牵梦萦的“北仲”往事



  

记忆市北:魂牵梦萦的“北仲”往事



  

记忆市北:魂牵梦萦的“北仲”往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北仲家洼,是青岛中心地区最大的一片棚户区,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背后,有一块方圆不足一公里的洼地,这里几乎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和躁动,这里宁静古旧仿佛已被时代遗忘。

  谁也说不清究竟是哪年哪月,谁第一个在这里搭起窝棚,即便是仲家洼的最年长者,几百年的风雨也不过是他零零碎碎记忆中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说到仲家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明朝,老人们说,仲家洼是开荒开到这里的,因为要种粮食,地越开越多,日子长了老的要分家,就这样延续了十几代人。

  最初的二百多年间,这里只是一个很小的村落,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这个小村落开始迅速膨胀,特别是建国前期的一两年间,大量无业居民蜂拥而至,终于使这片洼地人满为患,成为市区内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历史赐予仲家洼兴旺的人丁,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仲家洼这块仅仅只有0.58平方公里的洼地拥有25000多人,7700多户居民,当时中国城市同样大小的土地,只居住193人,也就是说仲家洼的人口密度是中国城市平均人口密度的110多倍。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仲家洼历史上还没有哪件事像动迁改造这样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即便是经历过兵荒马乱还是土匪绑票,也只有过路过这里的胡同口看见垒起高高的新墙时才能马马虎虎记起当时发生的事,可是动迁改造却是仲家洼每个人都难以忘记的。

  北仲小区是仲家洼棚户区改造的第一站,每个北仲居民对于即将搬入新楼房既兴奋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分到什么样的房子也不知道自己能分到多大的房子,对于回迁居民们来说能尽快回迁住上新房,这是再实际不过的了。“18个月回迁”算是给居民一个强有力的定心丸,但是居民心中还是存有一丝疑虑,他们害怕工程不能如期完工,1994年北仲小区的建造工地上,总是会出现熟悉的面孔,曾经的街坊邻居不约而同的出现在这里,看看新楼建到了什么程度。

  在这次棚户区改造第一站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让北仲居民们失望,为了让居民尽快回迁,在1994年的腊月二十八,眼瞅着就快过年了,推土机还在推土,工人们还在下水管,工程没有一丝懈怠,这给居民尽快回迁增加了很大的信心。

  据家住北仲小区的贺美林回忆,当年棚户区居住的十分紧张,全家五口人的居住面积仅仅只有14.6平方米,家里人还睡着吊铺,新房子建好后,贺美林分到了将近六十平的套二房,回忆起住上新房的那段日子,现在想想心中还留有几分欣喜。

  回想起那段棚户房的日子,每个北仲人都记忆犹新,仲家洼地势低,家里进了雨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家住北仲小区的黄巽佳在回忆棚户区的日子里,记得曾经有一棵大树被风刮倒在房顶上,正巧那时丈夫在外地,每逢下大雨家里就变成了池塘,黄巽佳和孩子拿着盆子把屋里的雨水一盆一盆的往外倒。那段日子里,快一点住进新楼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北仲人的期盼。就在北仲人的期盼和呼唤中,一个新的北仲小区终于显露出了清晰的轮廓,1994年,北仲家洼970户居民当年拆迁当年回迁,比预定期限提前了六个月。

  古老的仲家洼正在消失,连同着它古老的诗意,这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存的过程,这是一个交织着回忆与想象的时刻,我们在为北仲人新的前景感到欣慰时,或许也该记住那个年代这里的生活景象,这片古老的北仲棚户区的最后时刻。在期盼已久的北仲人眼里,1994年是漫长的,但在他们的期盼等来的不仅仅是自己住上了新楼房,也成为了这片土地时代的见证人。

  2018年,街道又投入1100余万元对25座居民楼实施综合整治,惠及居民2000余户。人们都说青岛是个年轻的城市,可即便是年轻的城市也有那些令人难忘的老故事,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触碰人们的心灵,这些故事将由我们每个人共同去发现去见证,老人们见证了过去青岛的百年,而如今青岛的历史将由我们去创造去发展,为我们明天美好的生活努力着!

  通讯员 王晓荣 记者 游潇

   [编辑: 李敏娜]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