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吕开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8-10-15 16:35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编者按——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青岛市市南区在全区范围内按照 “全出竞进”的原则,从企业管理、产学研、现代服务业、卫生、教体、社科文化、技能、综合8个类别中选拔出拔尖人才百余名。半岛网拟邀请其中20位拔尖人才制作系列专访,聆听他们的成才故事。

  

青岛三江学校校长 吕开新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青岛三江学校校长吕开新用“牵着蜗牛去散步”来比喻自己的工作,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爱,付出更多的耐心。由学校老师、助教家长和社会义工组成的“三位一体”特殊教育队伍,正在努力帮助孩子们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身份转变

  “过去八年,我一直快乐地从事着特殊教育,努力让我们的学生享有丰实的教育资源,让我自己的教育人生也变得更加有意义。”今年48岁的吕开新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8年了。曾经在普校任教21年的她,根据组织安排,于2011年调入青岛三江学校担任副校长。

  三江学校是市南区集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于一体的省级规范化特殊教育学校,接收的是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癫痫等多重残疾的孩子。“作为教师,无论到哪个岗位,都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从普教老师转型为特教老师,因为教育对象发生了转变,吕开新决心从头学起,通过跟同事交流学习最直接的经验,通过研读专业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想要真正地融入特殊教育,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转变工作心态更加重要。“以前在普教的时候没有这种体会,转入特教后才发现很多人会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特教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就连特教老师也饱受非议。”这是吕开新转到特殊教育后发现的又一个问题。 “只有自己的内心强大了,别人才会尊重你。”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收到异样的目光,但是吕开新一直鼓励家长多带着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特殊群体,这样才会更好地被社会所接纳。

  



  以爱育爱

  “特教老师从事的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公益事业。没给孩子换过屎尿裤的老师就不叫三江人。”吕开新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自己的工作。在三江学校,老师们要扮演教师、家长、护工、心理辅导师等多重身份,照顾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还有孩子背后的整个家庭。“我们学校有近一百四十名学生,除了明晰每个孩子自身的基本情况,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也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我们特殊教育常常是‘一管管一家’。”吕开新说,茜茜是一名智障儿童,茜茜的妈妈也存在智力障碍,姥姥年纪大了,一个人照顾不了两个人。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为了避免茜茜的妈妈在外出现人身伤害,学校把她的妈妈也带到学校一起看顾。

  



  “孩子身患残疾已经十分不幸了,不能让他们再因为家庭困难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吕开新主动帮助困难家庭向市南区教体局和残联争取救助,一些困难家庭的家长还被请到学校,负责食堂或者物业的工作,这样一方面方便家长照顾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感受关爱,做到自爱,回报关爱……吕校长说,一直以来特殊群体的孩子都被当做弱势的一方来对待,去年11月,学校特意联合校外的公益组织,举办了捐赠棉衣的活动,鼓励孩子将家中闲置的棉衣捐赠给其他更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尽自己之力反哺社会大家庭,把自己的感恩之心回馈给社会。

  



  科学训练

  “在普校,孩子‘耍心眼’可能不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在这里,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耍心眼’,这说明他们在一点一点进步。”吕开新说,与普校相比,三江学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加显著,“每个班12名孩子,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每次考试可能要出4、5种卷子,做到‘千人千面,一人一案’。”

  2014年以来,三江学校承接了全国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山东省康教结合实验项目、青岛市自闭症实验学校三级实验课题,围绕“医(康)教结合”开展了深入研究,为特殊学生的有效康复和教育探索了可行途径。

  “我们学校最有特色的要数学校自己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生特点和将来发展考虑,吕开新提出了康复补偿类、特长激发类、职业技术类、艺术欣赏类、生活实践类、主题活动类学校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的心理工作室自2012年开始提供针对自闭症学生的一对一沙盘辅导,并承担助教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咨询工作。

  “本学期我们还引入了特殊教育的科普社团。希望这些丰富的课程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给老师提供一个抓手,挖掘孩子的特长,放大孩子的潜能,使之有可能成为孩子今后的生存立足点。”吕开新说。

  除了学校课程,吕开新充分激发助教家长的潜在力量,每学期组织助教家长撰写《助教札记》,针对孩子的康复重点,有目标、科学地进行助教。放假期前组织助教家长制定“一对一”《学生假期个别化训练计划》,帮助孩子做好文化学习、运动训练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训练,防止孩子在假期里出现萎缩性后退。经过两年的实施,效果迥然。

  



  未来愿景

  从原先的老学校搬迁到新校址,免费给学生提供一日两餐,免收生活费和服装费……吕开新说,三江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市南区政府和市南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让人振奋的是,未来将有更多特教专业人才加入到特殊教育的队伍中。根据《市南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三江学校的师资队伍将从目前的20余人,在未来3-5年的时间增加到80多人。“今年秋天,我们学校将挂牌市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对普校中承担随班就读任务老师的指导、培训,帮助他们做好普校中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与康复。”

  



  “除了做好当前的工作,我对特教工作还有两点思考,一个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有一个是托养问题。”吕开新说,虽然有些企业可以给残疾人提供岗位,但实际上很多残疾人承担不了正常工作,相对而言,由辅助性就业机构提供的一些比如包装、折叠、简单针织等手工活,清洁、打扫等简单工作,更加适合这个群体。

  “希望可以多增加一些辅助性就业机构,工作形式、工作内容也可以更丰富一些,帮助孩子们就业,避免这些孩子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吕开新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快建设正规的托养机构,“毕竟有些残疾人没有任何劳动能力,需要社会机构辅助进行托养。”

  三江学校因原址毗邻三江会馆而得名,后来虽然学校搬了新址,但名字却保存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与三江会馆有渊源,另一方是希望学校的文化能像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福泽在校的学生。”吕开新说。

  记者 徐圆,部分照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