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胶州市慈善总会充分发挥“救急难”作用,创新提出“周行一善”慈善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已救助特困家庭40000多户,发放救助金6000多万元。
在“周行一善”项目的带动下,胶州慈善形成了“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五大救助格局,“慈善助医”活动、“特困大学生阳光救助工程”、“白内障免费复明活动”、慈善分会救助等多种慈善活动,每年救助特困家庭7000户以上,为弘扬社会道德、助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周行一善”改善民生
2008年,胶州市慈善总会针对两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如何搭建有效的慈善救助平台?二是如何确保慈善救助的及时性,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以上问题,胶州市慈善总会组织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那些由于天灾人祸、特殊疾病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困的家庭,对慈善救助的需求具有迫切性和及时性,这就要求慈善救助工作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以此为切入点,胶州市慈善总会决定开展一个具有胶州特色的长效救助活动——“周行一善”,每周坚持救助5—10户急需救助的特困家庭,每户原则上救助善款3000—5000元。通过“周行一善”活动,既搭建了有效的救助平台,又确保了救助的及时性,提高了救助效果。
坚持救急原则
“周行一善”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救急的原则;二是公开、公正的原则。具体操作上分四个步骤:一是认真摸底。由慈善分会对辖区内申请救助的特困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确认后上报《“周行一善”爱心救助推荐表》;二是严格审核。胶州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于救助前一周,对上报对象逐户进行调查核实,在听取群众和分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救助对象的困难情况提出救助意见,报总会审批。三是对外公示。总会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后,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对慈善救助家庭及时进行救助前和救助后公示,并录入胶州市阳光民生999救助系统,接受胶州市阳光民生999救助中心统一监管。
通过报刊、电视台、电台进行公示,确保慈善资金用到最需要救助的特困群体身上。每一笔救助资金,都做到有申请、有调查、有审批、有签领记录的“四有”要求。四是及时救助。胶州市慈善总会对确定救助的特困家庭,及时登门到户进行救助,当面送上救助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保证特困群体动态变化的救助需求
“周行一善”活动具有及时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提高慈善救助水平、扩大慈善工作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保证了特困群体动态变化的救助需求。在胶州市慈善总会每周开展“周行一善”活动的同时,各慈善分会也积极联动,对本辖区和本行业内因天灾人祸等因素随时出现的特困群体给予及时救助。近来来,每年通过“周行一善”活动,总会和分会共救助特困家庭6000多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党政组织支持,捐赠者信赖,受助者期盼,群众广泛赞誉。前几年,胶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收到特困群众的求助信。近几年,这种情况明显减少了。一是通过“周行一善”活动的开展,基本上能够随时掌握急需救助的特困群体,并及时给予救助;二是随着“周行一善”影响力的扩大,特困群体形成了“有困难请求慈善救助”的意识,能够及时与慈善总会和分会联系。
(二)搭建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的平台。“周行一善”活动做到了透明度高,实效性大,影响面广,捐赠者信赖、受助者期盼、社会各界受教育,形成了有效的救助新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奉献爱心的热情。慈善募捐工作稳步增长,近三年每年通过“慈善一日捐”集中捐赠活动募集善款2000万元以上,为胶州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慈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近年来,市慈善总会多支义工队伍获得胶州市“四德工程”建设标兵集体,多名慈善义工被表彰为胶州市道德模范和胶州市美德少年,全市常年参加慈善志愿服务的志愿者3000多人,慈善志愿服务在助困、助学、助老、助残、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发挥了慈善品牌的带动效应。我们在《金胶州》简报上开设了慈善专版,及时报道“周行一善”救助情况;在电视台定时播放慈善台标和公益广告,并全程跟踪报道“周行一善”活动;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立了“周行一善”宣传牌。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周行一善”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与慈善同行、献一片爱心”的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了“慷慨助贫弱,真情馈社会”的浓厚氛围。在“周行一善”活动的影响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自觉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
提升胶州市慈善水平
通过“周行一善”这个平台,胶州市慈善总会不断提升本地区慈善水平。一是结合“周行一善”的经常性救助活动,提出了“与慈善同行、献一片爱心”、“慷慨助贫弱,真情馈社会”等口号,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情系特困群体、踊跃奉献爱心,为“周行一善”等各项慈善活动募捐。二是完善了自身建设。胶州市慈善总会通过“周行一善”项目,不断完善自身水平,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了“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增强了服务水平。三是扩大了慈善影响面。通过开设了慈善专版,定时播放慈善台标和公益广告,跟踪报道慈善活动,拍摄慈善专题片,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立了慈善宣传牌等形式积极宣传胶州慈善。
“周行一善”活动在《人民政协报》、《慈善杂志》、《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侨报》、《青岛日报》等十多家报刊上广泛报道。特困大学生救助活动在中华慈善网、中国民政部网、《山东侨报》和《青岛日报》等网络和报刊上相继报道,胶州市慈善事业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