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8月16日消息 刘学东,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党龄28年。2007年起主持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科工作至今,在重大社会事件、危重病人抢救中有突出贡献,在肺部重症感染、支气管镜镜下介入技术、内科胸腔镜诊治方面有较高造诣。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孙思邈《大医精诚》中节选的一段话。为医者或许正是因为有了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一崇高信仰,或许正是凭着对事业的那份责任与忠诚,才可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医学神话,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生命赞歌。
刘学东
学不精何以学医 术不精何以活人 这是刘学东最喜欢的人生格言。2006年刘学东应邀前往韩国知名学院——檀国大学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充实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在即将结束时,刘学东应邀为檀国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当放眼望去有关她讲座的海报贴满全院时,应有的紧张已然被一腔热血所取代,因为她明白,此时将要站在讲台上的已不仅仅是她个人,她还代表着青岛市立医院,代表着中国医学。她的倔劲来了,天天趴在电脑上,工作到凌晨2点以后,准备英语讲义,制作媒体课件,练习口语发音,1个月下来,眼窝深了,体重轻了,可是当听到讲座结束,外国同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真心的微笑。
医行天道 天道酬勤 多年的努力,她取得了中国海洋大学微生物专业的博士学位;先后获得局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被医院派往国内外著名的医院进修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尽快的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来,使更多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她带领呼吸科首次在院内诊断了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病例和一例累及大气道的重症复发性多软骨炎(RP),三个病例全部抢救成功;她大胆创新开展纤支镜下治疗新技术,创造呼吸科的拳头产品,使我院纤支镜逐步向诊断+治疗综合方面发展;她开展对重症肺炎及早介入纤支镜治疗,规范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一名危重的肺炎患者因在院外治疗病情加重,面临生命危险慕名来到市立医院呼吸科。对刘学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病人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她放弃了午饭和休息时间,为病人吸痰、纤支镜镜下治疗,明确疾病的特性,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当看到病人的脸色由紫色转为红润,她的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敢拖延的她又拿起病人的痰标本,走向了细菌室,和细菌室主任一起涂片、染色,为下一步病人早期选用目标抗生素做准备。呼吸科的同事们已记不起刘主任多少次没吃中午饭了。刘学东就是这样对待工作和病人的,辅助科室的同事大多以为她如此上心是因为病人是她的亲戚,她每次都笑着摇摇头。
为患者做检查
临危受命 不辱使命 在甲流肆虐的日子,刘学东临危受命,负责组建甲流重症病房。作为呼吸科医生,她更了解接触甲流,无异于与死神共舞,但是她坦然地向它宣战。因为无论病魔有多么可怕,治病救人是白衣天使的本分。
11月25日重症病房成立当天,就收治了一位高度疑似甲流的危重病人。孙先生是位私企的老板,儿子刚上小学,家里的老人身体不好,都住在唯一的儿子家以便照顾。本来幸福和美的一家,却被甲流的意外到来改变了。发病时孙先生刚刚度过37岁生日,刚开始也就象普通的感冒,几天后就出现高热不退,短时间内CT就进展为白肺,很快就出现了呼吸衰竭,病情急转直下,被确诊为市北区第一例甲流危重病例。这对孙先生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甲流的确诊就如同宣判了死刑。挂念年迈的父母无人孝敬,惦记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担心柔弱的妻子少人关心,害怕生意失败家人失去经济来源。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恐惧与绝望。刘学东带领医护人员在制订详实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她亲自站在床边不停地告诉孙先生如何与呼吸机配合,不惧传染亲自为他吸引痰液,用温暖的眼神与他交流,用鼓励的话语同他沟通,带给他生的希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刘学东和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精心治疗、呵护下,孙先生的病情终于开始好转,医护人员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当得知可以出院的消息时,这个三十好几的汉子激动得泪如雨下。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孙先生的母亲紧紧握住刘主任的手,梗咽地说:“您是我儿的救命恩人,是我们全家人的救命恩人,我们永远会记得您的恩情,谢谢您!”刘学东搀扶着大娘欣慰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病人能恢复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此时此刻她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这是刘主任心中不变的信仰与责任。朱义芬,一位只有39岁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妇女,以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收住入呼吸科,明确诊断为少见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该病的死亡率高达95%,即使及时、正确的治疗,死亡率也高达50%,而且治疗费用高达10万元以上。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根本无力承受。在刘学东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默默捐款,一天的时间内就捐款5000余元,在我们的带动下,素不相识的病人及家属也纷纷解囊相助……《生活在线》《今日》栏目连续3天进行报道,爱心市民纷纷涌向我们病房,爱心汇成了爱的海洋……经过1个月的治疗,朱义芬终于出院啦!《今日》栏目把这个喜讯再次做了报道,呼吸科接到了很多热心市民的赞誉电话,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嘉奖哪!今年全市初三的中学生模拟中考的政治试卷上就出现了关于朱义芬的试题。
由于丈夫的工作也非常繁忙,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管,她顾不上;年迈的母亲犯了严重的颈椎病她也无暇照管,还是同事带着她母亲做检查做治疗,父亲一次次病重她都没有休息一天。父母孩子都对她有意见,面对家人她有的只是愧疚,当父母从报纸上知道了女儿的辛苦和压力,他们默默地炖好了饭菜送到她的身边。危急时刻方显医护本色。谁人不是身为父母和儿女,但疫情面前,他们毅然选择了守护,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奉献。
站在她的身边,大家看到的是她面对病患温馨的微笑,关心的眼神,听到她耐心的询问,贴心的叮嘱,是她让更多的医生护士懂得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面对每一个生命;是她让年轻的医生理解职业的平凡和伟大。在荣誉面前,她永远是谦虚的;在成绩面前,她时刻是清醒的。丰碑无语,行胜于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她让信仰与责任携手同行。她无悔,演绎最悦耳的生命乐章;她奉献,呵护最美丽的生命之花!
通讯员 肖海青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