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9月23日消息 “山有脊梁而峻,人有坚持而铮,国有实业则兴。”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以“惊人一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其中“中国制造”的发展功不可没,尤其在制造业崛起的大潮中,着眼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青岛制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中的一张王牌。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4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举措、5月1日实施的降低社保费率……今年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红利正如春雨落地。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更是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中,仅增值税一项,就实现了全青岛制造业减税户数4.6万户,实现净减税16.35亿。
守护质量底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制造正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中国制造业发生了一件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张瑞敏“砸冰箱”事件。“我84年12月到海尔来,当时只有几百人,年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万,当时资不抵债147万……”连给工人发工资都困难的张瑞敏,却用铁锤砸了整整76台冰箱。正是这一锤,砸出了海尔的“世界名牌战略”,也砸出了中国家电品牌的质量意识,砸开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片新天地。现如今,再也不用“砸冰箱”的海尔,已经成为高质量制造的代名词。今年夏天,“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在纽交所正式发布,海尔等15个中国品牌凭借高质量的实力进入榜单。谈起发展历程,“海尔的每一步成长都与税务部门鼎立支持分不开的。”海尔集团税务部长刘忠胜说。
位于西海岸的另一家制造业企业——青岛中加特变频电机有限公司,同样也是高质量制造的代表。这家专业研发与制造智能化电动机及自动化控制系列产品的企业,其高压变频一体机是我国同类产品中唯一能够替代德国保越一体机的产品,功能完备、结构简洁,且模块化的结构更加易于维护。专注实干的董事长邓克飞,常常把“先求实再求新”几个字挂在嘴边,可谓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煎熬”,一心专注高质量生产。“今年4月增值税税率再次调整,公司下半年预计收入40000万元,可减少增值税额835万元,税负下降近两个百分点。”邓克飞先生谈及减税降费时说道,“我们感激国家给与的好政策,也必将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回馈祖国”。
助力高端制造
植根于“青岛制造”的美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佼佼者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几十年来在青岛的发展有目共睹。减税降费的到来,更是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带来一场甘霖。
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产出的高速动车正代表“中国制造”驶向每一个国家。当众人在如今整洁、迅速、平稳、畅达的动车上体验着“中国速度”时,其实距离绿皮火车的淘汰其实不过才短短几年。
帮助高速列车连接过去的慢时光和未来的高速度,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也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受益良多。2018年,我司享受加计扣除7.3亿元,享受加计扣除5.48亿元,较原政策多享受加计扣除1.83亿元。企业节省企业所得税0.27亿元。2019年,我司预计享受加计扣除6.5亿元,节省企业所得税0.73亿元。总的来看,减税政策为我司留出更多发展空间,企业创新升级的意愿和能力更强了,也提高了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硬实力。”企业财务负责人说。
更添勇气信心
助力“青岛制造”,减税降费在带来真金白银的同时,更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心。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肉鸡、蛋鸡、养猪等全套自动化养殖设备。纵观70年社会变迁,养殖业从早年的混乱不堪到如今的井然有序,离不开养殖设备的发展。大牧人以“让养殖变得简单、可靠、环保、高效”为企业使命,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社会赞誉。
在大牧人生产基地通用厂房内,面对成套的现代化养殖设备,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刘俊说:“大牧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畜禽养殖成套设备之一,全部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模式,自动上料、上水、传蛋(蛋鸡)、出鸡,舍内装有感应设置,链接大牧人智能环控器,自动调整舍内所安装环控设备,如风机、窗体等,达到舍内温度适宜,并且安装有自动报警装备,能实现及时报警。因此,达到了降低成本、降低人工、提高出鸡质量与数量的效果。”
“过去三年,公司销售收入分别实现6.2亿元、7.7亿元、9.8亿元,缴纳税款8806.2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缴纳税款5807.5万元。”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田满昌谈及企业发展情况,娓娓道来。“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科技创新,同时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税务部门实打实、硬碰硬的减税降费政策,贴心的服务措施,给了我们爬坡、攻坚、前行的信心与动力。”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做大做强制造业是完成工业化、筑牢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选择。在“青岛制造”的过去脚步中,科技报国从不是空话,面向未来,“青岛制造”还将不断迎来新的时代跨越。我们也相信,减税降费时代的到来,将帮助解锁更好的“青岛制造”。
通讯员 李文惠 记者 徐圆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