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山沟露天电影院 放映员36年放2000多部电影

2011-09-30 03:2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杜静古在村民的帮助下挂好银幕。



只要有观众,杜静古就要坚守岗位。



    9月27日晚上6点,今年55岁的胶州市洋河镇电影放映员杜静古发动了他今年刚买的面包车,赶往当晚预定的电影放映点——神山屯村。从一开始用手推车推着放映机,到后来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从一开始的胶片放映机到现在的数字放映机;从一开始的黑白片到现在的高清晰影片……放了36年电影的杜静古走遍了洋河镇84个村的每一个角落。36年的时间,他见证了电影放映的不断变化,而不变的是他对乡村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的坚守。

    “至于还能干多少年,我也没想过,反正干一天我就要尽到一天的责任。”

    “不放电影我还能干什么?干这行就干一辈子了。”

    ——杜静古

    18岁就当上放映员

    9月27日晚上6点半,记者跟随杜静古来到了神山屯村。在这个户籍人口仅153人的小山村的一块空地上,已经有两位村民在等待着杜静古的到来。在一位村民的帮助下,杜静古很快挂起了银幕摆好了放映机。这时,空地上的人渐渐多了,记者数了数,一共14个人。晚七时许,音乐响起 ,电影放映开始。随着电影的开始,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记者观察到,即使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多人。

    记者了解到,现在看露天电影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国家为了农村的基层文化发展,拨款资助电影放映组到农村放映电影。杜静古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电影。“十几岁的时候,为了看电影走七八里路很正常。”18岁高中毕业,杜静古就选择了电影放映员这一职业。胶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马经理告诉记者:“那时候电影放映员很吃香,都是很顶尖的人才。”

    很多电影看了30遍

    杜静古说,36年来他放的电影有2000部左右,“很多电影看个30遍很正常”。因为看得次数多,很多电影的台词他都烂熟于心。“有时候赶上电影放映员开会,两个放映员凑在一起,就能把一部电影的台词给背出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群众看电影的热情很高,我们这些放映员有时候就通宵工作。”杜静古有些时候一天两夜连续工作,“一晚上走三四个村,这个村放完了接着去另一个村。等到放完最后一个村的时候太阳都出来了。但群众们还想看,就到室内去放 ,放一整天晚上再接着出去,到第二天再休息。”杜静古说,有时候太累了就趴在音箱上睡着了,“那时候太乏了,音箱那么大的声音对我来说都听不到了。”

    推200斤设备走30里路

    晚上十点多,送走了最后一位观众,杜静古收拾放映设备准备开车回家。走夜路对他而言是一件太平常不过的事了,什么时候要拐弯,什么时候要下坡,哪个地方有个岔路口 ,他都能提前做好准备。

    在没有自行车之前,杜静古是用手推车推着机器走这些山路去放电影的。“那个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我们还得带着汽油发电机去,胶片放映机加上发电机和其他设备得200多斤。”那时候他们最远要用小推车走30里路,“那时候的路还是土路,一下雨很不好走”。“现在放映员比以前轻松很多。”,杜静古说,现在都是数字放映机,比以前的胶片放映机轻便。“而且现在还有汽车拉着,比那时候用小推车和自行车好多了。”

    “我不回去家人从来不睡,看着我平安到家他们才能睡觉”,杜静古说,家里人对他的工作都很支持,这么多年他一直很感谢家人的理解。

    每天必看天气预报

    杜静古告诉记者,他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天气预报。“我们都是在室外放映,天气对我们影响很大。”,他告诉记者,不管有没有雨,他都带着雨具出去。杜静古现在负责28个村的电影放映,要保证每个村一月都有一场电影,“除非天气特别恶劣,我们一般都出去,要是稍微多耽误一两天就完不成任务了。”,虽然有时候天气预报说有雨,但到了出发的时候看到没下,杜静古还是会去。

    对于被雨淋到的情况,杜静古坦言很正常,“哪个放电影的没遇到过这个?”2009年的夏季,有一天晚上他们放着电影的时候突然下了一阵暴雨,“就像盆泼似的,根本来不及躲。”,杜静古赶紧找东西先把机器给包起来了,但他自己却浑身湿透了。

    记者了解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从每年的4月到11月。11月的时候,晚上在外边就比较冷了。“大衣和雨伞一直是我们这一行必带的东西 ,11月的时候要大衣不离身,夏天的时候要随时带着雨具,这是我们这一行的规矩。”

    从没想过要转行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和杜静古一起开始做电影放映员的同事都早已转行,现在胶州一共还剩下40多个电影放映员。“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转行的很多,那个时候放电影的待遇低,而且很辛苦,不如出去做个买卖或干点别的,大家转行也很正常。”但36年过去了,杜静古依然在放电影,这里面除了责任外,杜静古强调更多的是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杜静古告诉记者,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定《大众电影》、《电影画报》等报刊,用心研究放映技术。

    “至于还能干多少年,我也没想过,反正干一天我就要尽到一天的责任。”杜静古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想过要转行,现在更不可能了,“不放电影我还能干什么?干这行就干一辈子了。”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周超  王元孔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