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日新月异 从国庆阅兵看变与不变

2014-09-30 11:0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张文艳

  秋色艳阳,万物成熟,光阴似箭的岁月让日历再次穿上了“国庆装”。65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正值生机勃勃的黄金年龄。根据周恩来总理的“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指示 ,今年虽不阅兵,但大大小小的纪念活动必不可少。

  新中国的成立始于1949年10月1日,始于那次宏大的阅兵式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为了给十一特别报道打前站,本期,我们记忆的闸门就从那一年的阅兵式上开始。

  您可以仔细看上面这组图片:从骡马拉山炮,到“三侉子”再到先进的武器装备,这组对比鲜明的阅兵图片反映的是时代的脚步。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庆大阅兵,刻下解放军发展壮大和共和国成长的每一步足迹。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牌”、“骡马队”,到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中的国产新武器、新装备,一条阅兵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1949年6月,从解放战争战场上,没做过多的停留,现家住浮山后的杨玉增老人就赶到阅兵训练地——天津塘沽。这些打游击的野战军没有进行过什么正规的军事训练,一直在农村抗战的他第一次进城,新奇、兴奋、紧张,给17岁的年轻小伙带来人生的考验和机遇。当年10月1日,杨玉增和战友们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 ,那一年,他敬礼时,右手还在发抖。1950年10月1日,他又一次参加了阅兵式 ,不同的是这次是坐在了卡车上。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两年的武器装备都是缴获而来的,只有骑兵队和骡马队是国产的。而且,没过多久,他就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落后,战火不断,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真实写照 。尽管如此,中国人的志气并没有丧失,此后,每一年阅兵,每一年都有变化,从武器到队伍,从军装到女兵。这一切,都彰显了祖国的发展与强大。翻看这些年阅兵式的视频,参与人数逐年增加,仔细留意一下台下观看的观众,会发现他们的气色和服装也日渐红润与光鲜。

  65个春秋,曾经的烽火岁月。打江山,守江山,建设江山,爱护江山,我们有过苦难,经历过磨砺,挺过了,走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迸发过豪情,苦过了,累过了,人们的肩膀强壮了。

  物质的变化没有摧毁人们的斗志。采访了10多位亲历者,有80多岁的耄耋老人,也有20多岁的年轻女孩,环境、生活、经历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他们共同拥有不服输、不怕难的坚强意志。

  老人们回忆当年,从来都是轻伤不下火线,经历过战争,他们更是无惧任何困难。而生活相对富裕的年代,亲历者同样如此,现在岛城工作的35岁的李满意参加的是1999年国庆阅兵,他说,当年他20来岁,和他一起的还有不少潜艇学院的学员,虽然不少人“站着去的,坐(轮椅)着回来的”,虽然70%到80%的训练者“大腿根、脚底磨出的泡不计其数”,但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还有“最美青岛女孩”姜洁,在 60周年的国庆大典上一展女兵的风采,她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同样来自于前辈们的传承。

  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沧桑巨变,不变的是“壮心上下勇求索”之气概。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