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硅谷云集海洋科研大腕 高新成果在此起航

2015-06-26 07:4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海洋试验。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打造海洋科学涉海综合实验基地;青岛海洋研究所牵头组建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李晓雨博士创办中航动力非晶技术研究院……随着蓝色硅谷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一大批海洋科研领域的“大咖”和极具实力的高新企业正在蓝色硅谷落地生根。6月25日,记者探访了这些代表国内乃至国际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位于蓝色硅谷内的新院所,了解到了其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未来将要在蓝色硅谷实现的“蓝色”规划。

  就地取材,打造四大平台

  说起进驻蓝色硅谷的初衷,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孙永福告诉记者,主要还是看重了这里的科研环境。“利用蓝色硅谷的地理优势,我们在新的研究院内规划了一个涉海综合实验基地,包括水动力模拟实验室、海洋物理模拟实验室、海洋气候观测模拟实验室等一系列极具科研创新意义的实验室。”孙永福说,今后蓝色硅谷研究所将发挥涉海综合试验基地、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国际海洋科研交流基地,以及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这四个平台的重要作用。

  “这里将成为我们未来的重头戏”,指着已经在蓝色硅谷建成的海洋观测技术孵化器,孙永福告诉记者,蓝色硅谷研究院整体计划投资3.4亿元,占地面积96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海洋物理、地质研究中心,海洋工程勘察、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研究院。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楼、海洋气候观测技术研发与产业孵化楼、中国海洋地质样品中心楼。

  测核辐射,不用大量取样

  “我们的科研创新一直就没断过,最新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是海洋放射性实时检测技术,我们的科学家花了三年多时间攻关研发了出来。”谈到创新,孙永福打开笔记本向记者谈起了科研创新的实例。他说,以前如果核电站泄漏,废水倒进海里,要检测海水有没有被污染,被污染到什么程度,就需要把海水取回来,并且必须设置很多个海上取水点,从每一个取水点要取四五吨水样,取回之后在实验室进行浓缩才能测试,但精度非常低,工作量还特别大。有了这种最新研发出来的微量探测方法和设备,检测船拖着仪器在海上航行,就能在辐射量非常微小的情况下探测出来,快速而准确,分辨率比美国高两百倍,美国测不出来的,中国也能测出来。

  “目前这个项目应用最广的就是对核电站周边区域核辐射的检测,有了这个利器,万一发生核泄漏,可以更及时地进行评估、预警。”对于这项新技术的未来前景,孙永福充满信心。

  更接地气,实验室开放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训华介绍,青岛海地所在蓝色硅谷不仅参建了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将牵头建设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记者了解到,这个实验室将更加“接地气”,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便利。“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将全部向参与实验室科研单位和其他功能实验室开放,对于承担实验室基金的人员和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只收取成本费。”张训华介绍,将实验室最大化地开放也更利于拓展国际、国内的交流。实验室虽然会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操作,但也更鼓励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在仪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分析。

  注重创新,填补多项空白

  除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色硅谷研究院、国土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海洋科研领域的“大咖”外,在蓝色硅谷还汇集了像中航动力非晶技术研究院、青岛润健泽山科创新产业园等一大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新企业。

  “未来我们将在海水净化、船舶防腐、深海探测等方面开展海洋功能材料研发。”由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李晓雨博士创办的中航动力非晶技术研究院,是蓝色硅谷内企业从事科研创新的佼佼者。中航动力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的定位是集研究、开发、生产、专业装备制造、物流、数据、检测和产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化产业平台。“目前我们已经申请了11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这位负责人介绍,蓝色硅谷内的研究院将最终投资达到2.8亿元,计划2016年投入使用。

  文/图 记者 娄花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相关专题:"三创"在行动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蓝色硅谷 三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