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路社区离休老干部王桂云奉献余热写春秋

2016-09-07 14:3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王桂云依然收藏着1949年买的小字典。 



  半岛记者 王一婷

  人物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威海文登,现居青岛,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他撰写的50万字资料性工具书《山东方志汇要》,获市社科成果奖。著有《王桂云论文选》,获全国丛书著作奖。还著有120万字《游览崂山闻人志》、《古籍书目举要》、《室名斋号辑要》、《青岛清季官宦轶闻》、《青岛近代名人逸事》及《青岛崂山闻人觅踪》等。曾经先后被评为“青岛书香家庭”、“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全国书香之家”等。

  “藏书已成习惯,读书形成家风。用书服务社会,写书留言于后。”王桂云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住太平路社区的离休老干部王桂云,别看只念完小学,学历不高,人家靠着自学成才,成了藏书3万余册、创作了多部著作的“文化人”。已年过八旬的王桂云更是每日书不离手、笔耕不缀,晚年依然奉献余热写春秋。近日,记者来到了王桂云家中,了解了他的“书香人生”。

  来青第一个除夕“上了报”

  1949年6月2日,王桂云随军来到青岛四沧区做接管工作。他进城花的第一笔钱,就是用两个月的津贴费买了一本《袖珍五用小字典》。那时,王桂云自知小学文化不够用,拿着这本轻巧、携带方便的小字典查阅识字最合适不过。从此,王桂云兜里一直揣着“小字典”,到现在还保存着。

  光识字读书还不够,王桂云尝试着写作。1950年是最让他难忘的一个年。那时候,青岛刚解放不久,正处在百废待兴的时期,物质条件依然艰苦。即使如此,那一年的过年准备还是少不了,甚至说人们还想搞出点与以前不同的年味。与别人忙碌着各种欢庆会不同,王桂云把大伙年前的热情用笔记录了下来,并投到了报社。

  没想到,除夕那天,农历腊月三十(公历1950年2月16日)一大清早就传来了喜讯。“《青岛日报》发表了我的稿子《四沧区掀起优属热潮》,我上报纸了。”回忆起这件事,王桂云依然面露喜色。“别看这是篇‘豆腐块’,可是纪实之作。春节莅临,机关干部正忙于带领群众搞拥军优属,这内容正是当时活动的写照。”王桂云说道。而这第一篇见报文章也成了他读写人生的起步。

  行万里路写成50万字书

  曾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的王桂云,对地方志颇兴趣。“我在博物馆上班时,馆里珍藏着不少善本古籍,那些关于方志理论和人物的记载,我百读不厌。”王桂云告诉记者,守着这些先天资源,他一直想进行深入研究,但苦于时间不充足。直到1986年,退居二线的王桂云,才有了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修志上去。

  离职后的王桂云变得更忙碌了。为纂修地方志事业服务,王桂云与老伴到过13个省市,行程万余里,自费查阅方志近千种,达万余卷,抄摘资料百万字,并著成50万字、800条目的《山东方志汇要》。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曾获市社科奖。评者认为:“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也尚属独步”。

  而今,在老伴的相助下,王桂云的起居生活有序、离而不休,将读书、藏书、用书、写书,当成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告诉记者,在物质养老有了着落之后,老年人追求的则是快快乐乐、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读书当是最方便的选择。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