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9个精品项目亮相 地铁3号线即将全线运营

2016-11-07 10:46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1月4日,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召开全市城乡建设系统现场观摩会,青岛市城乡建设委领导班子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及各区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观摩会。会议用一整天时间,实地观摩了城市规划建设部分精品项目。期间,观摩队伍观摩了青岛市9个精品项目的建设情况,如鞍北片区棚改项目、地铁3号线未开通段的建设情况、李村河中游河道整治项目、环湾绿道项目等一些市民比较关注的建设项目,同时,为了了解青岛海绵城市的建设,参观了利用被动房技术建设的中德生态园项目。记者也实地了解了青岛市精品项目的建设情况。

  【浮山生态公园】第二阶段规划年底前完成基本建设

  作为城市“绿肺”的浮山,2007年以前,浮山区域内乱搭乱建、垃圾渣土堆积、坟地违建林立,道路、防洪、绿化等基础设施缺失,素有种菜、养鸡、网鸟 、收垃圾“四大产业”之称。记者在浮山生态园看到,现在的浮山道路和公共设施完备,到处绿色。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以来,青岛市开展了浮山综合治理和以浮山北麓为主的第一阶段生态公园规划建设,累计拆除违章建筑有证和历史遗留房屋约3.5万平方米;实施区域性坟墓迁移及治理散坟5000余座;山体生态恢复绿化种植树木30余万株;修建防火游园道路、登山路径30余条、20余公里;完成浮山北麓水系整治;完善座椅、凉亭、健身、标识提示和看护、环境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

  根据浮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市政府建立了浮山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将浮山建设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区,落实了浮山集体山林公益性使用补偿政策,同时开展了浮山生态公园第二阶段的规划建设,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及“自然保护、依山就势、生态恢复、惠及民生”的指导思想,围绕“一环,三园,八景群”的总体目标,致力于打造公益性城市生态绿肺,杜绝商业开发,由市南、市北、崂山三区依据总体规划,编制浮山西(市南)、北(市北)、南(崂山)三个生态公园的分区规划并着手实施,计划总投资约5.2亿元,有望年底前完成基本建设。届时,一个“生态优美、设施完备、景观怡人”的新浮山将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鞍北片区】棚改项目将规划成高科技产业园

  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的一项民心工程,棚户区改造既能改善民生,又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务,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自2012年以来,青岛市委 、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托底工程”列入首要议事日程,自2013年起每年都将其列为向市民承诺必须完成的“市办实事”。市北区是典型的青岛老城区,共有棚户区居民4.45万户,旧房建筑面积约156万平方米,占青岛市的70%多,因此在青岛整体棚改体进程中,市北的棚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记者了解到,鞍北片区位于抚顺路、鞍山路、人民路、鞍山一路围合区域,是市北区最大的棚改片区,鞍北片区棚改项目共涉及居民近3500户,分三期实施改造。一期涉及居民1583户,于2014年12月启动征收,目前累计签约1561户;二期涉及居民894户,于2015年9月启动征收,累计签约872户;三期涉及居民973户,于2016年3月启动征收,累计签约922户。在做好房屋征收工作的同时,积极规划建设功能配套完善、高端要素集聚、充满创新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未来浪潮的云计算中心将会落户于此。对腾出的A1和A2地块,分别建设了两处共计2.2万平方米的停车场,规划停车位近1000个,可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和企业停车难题,改善鞍山路、抚顺路等道路交通坏境。

  【李村河】中游河道变身景观河

  李村河中游河道整治项目,记者在李村河中游整治工程君峰路段看到,“水印绿廊”段景观桥已经跨河而立,十分壮观。不少沿河小区居民在整治一新的河道沿岸散步游玩。西起君峰路,东至青银高速段,长约3公里的李村河河道采取两端大水面蓄水,中段内部蓄水的方式,将李村河中游整治为中心城区景观河道,将变身为“城市乐活水岸”,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据了解,李村河是李村河流域主干河道,发源于李沧毕家水库,全长17公里,其中,李村河上游(毕家水库-青银高速)长7.5公里,李沧区已于2014年整治完成,成为生态景观河道,李村河下游(君峰路-入海口)长5.6公里,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已于2014年整治完成。李村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西起君峰路东至青银高速,全长约3公里,方案采取两端大水面蓄水,中段内部蓄水的方式,将李村河中游整治为中心城区景观河道,工程总投资约3.9亿元,主要包括:截污、防洪、景观绿化、桥梁等工程。

  截至目前,李村河中游共发现污染点源61处,治理完成50处,截污干管实施约2500米,剩余污染点源已联合环保、排水、执法等部门全面治理,君峰路桥西侧已设置截流措施,中游污染全部截至滨河路截污干管内,确保下游无污水进入。2015年3月,李沧区成立李村河中游安全整治工作指挥部,确定以安全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对李村河底经营业户实施整体搬迁,腾出河道实施改造,彻底解决李村河中游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在充分对800户经营业户做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采取召开经营业户骨干会、逐户走访、发放宣传单页、重点户约谈等方式,调动大集商户的积极性,为业户圆满搬迁提供了各项保障。整体搬迁工程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2016年6月底完成搬迁,为李村河中游打造成城市居民休闲旅游观光带创造了条件。

  【重庆路改造】获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重庆路改造工程是广大市民期盼已久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是缓解市区南北向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青岛市2012~2014年青岛市财力投资重点项目,工程南起雁山立交桥,北至流亭立交,全长约20公里,红线宽度48~50米,双向8~10车道,是青岛市南北向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该项目2012年8月开工,2014年全部建成,荣获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主要路段双向10车道通行能力达到9600标准车/小时,通行能力较原道路增加71% ,社会车辆道路行车时长由原来平均70分钟缩短至35分钟,公交平均运行速度由15公里/小时提高到30公里/小时,极大地提高了沿线居民的出行质量与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超前规划市政管线,在48~50米的红线范围内,实现近20条市政管线的合理布置、一次建设,能够满足未来20年发展需求。重庆路种植地被植物6.4万平方米,结合行道树及中央绿化带绿化种植,总绿化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米;道路照明光源全部采用LED,充分体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重庆路的建成,不但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局面,提高了市政管网保障能力,提升了生态人文景观,而且对带动沿线开发建设意义重大,为推进城乡统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缩小南北差距提供了强大推力。

  【地铁3号线】即将全线运营

  记者也试乘了地铁3号线南部未开通的路段,除了五四广场站还在有条不紊地装修,其他站点都已经装修一新,可以随时投入使用。根据地铁工作人员介绍:“地铁3号线马上就能全线运营了。”

  除了试乘了地铁3号线,记者也实地体验了快速便捷的城阳有轨电车。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利用岛城机车制造优势,使青岛成为我省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第一个城市,项目运营车辆采用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门窗、内装 、座椅等设备均在当地配套,可以进一步丰富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形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本土配套率,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级产业链提供新的增长点。

  城阳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 ,因轨道以常绿草皮装饰,俗称“草上飞”,该项目总投资7.2亿元,全长约9公里,设车站12座,车辆场(含控制中心)1座。示范线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当年实现空载试验运行,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示范线的建成,使青岛成为我省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第一个城市。示范线的建设对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运营车辆采用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门窗、内装、座椅等设备均在当地配套,可以进一步丰富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形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本土配套率,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级产业链提供新的增长点。预计车辆本地配套化率可达到50% 以上,产业带动新增产能可达300亿元。2016年5月,全省17地市轨道交通发展现场会在城阳召开。会上,对城阳区有轨电车建设模式、运营效果和车辆性能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沧口公园】海绵城市理念保持老味道

  观摩项目注重发挥本土优势,体现青岛特色、本土风貌,提高城市“颜值”。在沧口公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尊重历史、关注人文”,本着传承、发掘、创新三大原则,对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大滑梯、廊架等设施,或进行提升、或进行修缮;对一些老的景观、小品,通过发掘历史资料,进行恢复、改建;对原有公园格局要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满足居民游憩的需要,增加新的亮点。

  据了解,沧口公园,始建于1957年,位于老沧口中心区域,占地8.28万平方米。2003年李沧区委区政府对公园实施了拆墙透绿,是我市第一个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园。2015年,为解决园区内黄土裸露、场地破旧等问题,李沧区投资1500万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启动了公园整治,并将其列入当年为民办的政府实事之一。

  在整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对黄土裸露进行海绵提升整治,还“尊重历史、关注人文”,本着传承、发掘、创新三大原则,对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大滑梯、廊架等设施,或进行提升、或进行修缮;对一些老的景观、小品,通过发掘历史资料,进行恢复、改建;对原有公园格局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满足居民游憩的需要,增加新的亮点。在建设过程中,更是根据居民的需要,通过栽植特色花木、古典亭廊改建、最大限度预留活动场地、放置多组6人制够级座椅、所有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缓解与周边居民的矛盾,取得景观塑造与方便居民活动双赢。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共铺装透水地坪等透水材料近万平方米,既美观大方又透水环保。此外,通过植草沟、渗透塘等方式收集雨水,便于后期公园灌溉养护,将节能减排做到实处。创造了我国第一个发光漏骨料透水地坪,所有发光园路及广场均采用漏骨料透水地坪,既美观大方又透水环保。目前正在就此发明申请国家专利,将技术应用及时转化为成果。本次公园改造进行了国标一类防震减灾设施建设,使沧口公园成为了山东省首家国标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中德生态园】用“绿色”装点园区建设

  通过现场观摩可以深刻感受城乡建设实践中科技、环保、绿色、低碳等先进理念的运用。现场工作人员展示了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市政道路,瞬间把路面积水渗透掉的技术,让现场观摩人员啧啧称奇。

  在中德生态园“绿色”主题随处可见,“田园环境、幸福生活、绿色发展”展现中德生态园“生态、智慧”发展理念。总投资约1.5亿元,建筑面积13768.6㎡的被动房体验中心项目,获得由德国被动房研究院(PHI)颁发的被动房认证,同时达到国内绿建三星认证,成为亚洲最大的通过德国PHI认证的被动房公共建筑。根据初步运行结果测算,每年可节约一次能耗130万KWh,节约运行费用55万元;减少碳排放664吨,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节能达92%以上。在韩洼社区建筑产业化项目,记者看到,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建运到工地装配,就可以盖起高楼,既经济实用,有绿色美观,提高了建筑品质。

  中德生态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由黄岛区投资建设,位于富源二号路,总投资2300万元,全长540米,红线宽度26米,目前已建成通车。项目建设过程充分贯彻国家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 、排”六字方针,综合应用OGFC(排水降噪)路面、透水铺装 、透水标线、穿孔钢管、欧洲进口息壤、无砂透水管、渗井、缺口式路沿石、下凹式绿地、蓄水池等十大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确保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 ;同时,压缩和减少雨水管网投资,探索青岛市丘陵地貌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应用清单,实现了市政道路雨水管网建设和海绵城市有机结合。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俊达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