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恭亲王
一米六多的身高,戴着精致的眼镜,眼镜后闪动着烁烁有神的眼睛,这是 2005年春,我看到的毓嶦老人。他的夫人爱新觉罗·丽水,把我让进了书房。老人的家,一百八十平方米,除了大大的书案,与其他北京平民家没有什么不同。
老人名叫爱新觉罗·毓嶦,号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连。他的父亲溥伟于清光绪年间承袭了恭亲王。毓嶦在清皇室辈分的排列中属于乾隆皇帝钦定的“永、绵、奕、载、溥、毓、恒、启”中的“毓”字辈。1939年,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他也是中国最后的恭亲王。
差点成为皇子
命运的安排,毓嶦还是没有成为皇子。
道光皇帝共有7子。长子奕纬、二子奕纲、三子奕继早殇,六子奕,就是毓嶦的曾祖父。奕聪明好学,深受道光帝的喜爱。
1856年,即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大清王朝,更加衰败。
1908年10月20日,就在光绪帝驾崩的前一天,慈禧太后命醇亲王载沣之子、3岁的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次日,她颁布懿旨宣布溥仪“为嗣皇帝”。关于皇帝人选,朝廷重臣中有人曾提到第一代恭亲王奕之孙袭恭亲王溥伟。无奈慈禧担心自己因此对朝政失控,最终还是把还在吃奶的溥仪放上了龙椅。慈禧的这一选择,改变的不只是大清朝的命运,还有溥伟和毓嶦的命运。
特殊岁月的经历
1950年7月31日,毓嶦和溥仪家族的其他成员,结束了俘虏生涯。在中苏边境的绥芬河车站,被苏军移交给中国政府。随后,毓嶦来到了沈阳。有消息说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要接见溥仪等伪满战犯,毓嶦以为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家和亲人见面了,他欢呼雀跃。溥仪却吓得半死,他料定政府要枪毙大家。接见的方式也特别,点到谁,谁就进去。总让人想到冷森森的屠刀。当点到毓嶦时,他的腿也有些发软。谁知高岗只是问候问候而已。
在开往抚顺的车上,因为高岗的亲自接见,大家兴高采烈,各自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大家被送到抚顺的一处建筑物前,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那建筑物四周被高高的大墙包围,高墙上有带刺儿的铁丝网……大家步履沉重地走了进去,身后传来“咣当”的关门声,毓嶦的心一阵阵发紧。接着传来“哗啦啦”的锁门声,这让大家想起了镣铐。
既来之,则安之。想开了,毓嶦倒坦然了许多。只是溥仪终日忧心忡忡,害怕被拉出去枪毙。之后,大家被安排在一间房里的两个大通炕上。接下来自然是学习改造。因为前途未卜,大家都心存疑虑。当时大家最害怕听到的就是枪毙、杀头等字眼儿。
1957年的春节要到了。毓嶦的思绪总是无法自禁。一天,天大的喜讯砸到了他的脑袋上:他和毓罱、毓螗等十三人免予刑事起诉,被当场释放了。走出监狱,毓嶦深深地呼吸了几大口清新的空气……
溥伟逼他研习书法
不久,毓嶦就一头扎进了书法中。毓嶦自幼受家父溥伟的言传身教,酷爱汉学。溥伟是恭亲王奕的孙子,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被封为贝勒,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恭亲王。曾位居正黄旗汉军都统、镶黄旗蒙古都统、正红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右宗正、禁烟大臣等朝廷要职。在朝廷,溥伟属文人官吏。他自幼舞文弄墨,书法技艺在宫内诸亲王和大臣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父亲的教导和督管下,毓嶦每天除了诵读儒家经书外,还要规规矩矩、工工整整地书写一篇大楷和小楷。稍有懈怠,溥伟就会撕毁让他重写。
后来,溥伟还把弟弟溥儒研习书法的体会传授给他。溥儒,4岁时慈禧当面赐名“溥儒”。他诗书经史、书法绘画无所不精,是北方宫廷画派的代表人物,与居住在南方的张大千齐名,有“北溥南张”之誉。毓嶦的书法,受到了溥儒的影响。
几年后,溥伟去世,家中断了生活来源。出于无奈,在毓嶦14岁那年,母亲把他送到溥仪在伪“满洲国”新京长春开办的私塾读书。一来,溥仪包吃、包穿、包住,还给点零花钱;二来,借此机会还可以学点知识。每天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历史、数理化、日语外,还读诗文,学写“对子”。身怀“诗、书、画”三绝的大学问家陈曾寿是他的老师。陈曾寿进士出身,当过监察御史,曾做过溥仪的顾问、婉容的师傅。经过几年的苦学,毓深得陈曾寿的真传,也出众于宗室诸弟子,深受溥仪的喜爱。1939年,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溥仪还特赐乾隆御用“白虹”宝刀。
近20年来,毓嶦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书法展及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老两口儿除醉心书画外,还寄情山水。甚至有时还会像年轻人一样,到大自然中,数星星听蛙鼓回忆回忆城南旧事。
本文节选自《最后的故事》 大漠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恭亲王奕墓选址钩沉
□张宝贵
恭亲王奕为清道光皇帝的六子,咸丰皇帝的六弟,被封为和硕恭亲王。
晚年的奕,常住在京西古刹戒台寺内。该寺有一棵著名的“卧龙松”,为寺内的“五大名松”之一,是京城名松。奕不但把自己比喻为不得志的“卧龙”,还给“卧龙松”题写“卧龙松”三字,并刻在石碑上,立于松下,支撑着古松的主干。现松下的立碑上的三个大红字“卧龙松”就为奕所写。他先选中戒台寺下方的唐代古刹西峰寺为自己的陵寝,并修建了地宫。而在地宫旁有一棵著名的宋代“银杏王”,它为雌株,是北京地区结果最多的古银杏。
后来,奕忽然觉悟,想到七弟的陵寝处有一棵古银杏(白果树)而受到慈禧猜忌的事。他决定放弃此处,又选定京北昌平区(县)崔村乡麻峪村东北的翠华山麓为自己的“万年吉壤”之地。在这里已早有乾隆四子永王成的陵墓“四王坟”。奕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逝,年 67岁。死后葬在这里。慈禧死后,西峰寺的地宫还葬了光绪年间恭王的后人,海军大臣载询。现西峰寺的地宫保存完好。
据说慈禧在奕死后,良心有所发现。认为自己对六叔做得有些过分,故特破例在恭王陵前修建石牌坊。这座石牌坊为三门四柱。石料为淡青色的艾叶青,又名蝴蝶玉。石牌坊是京郊清亲王坟中唯一的,故十分珍贵,为昌平区保护文物。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