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健身前一天保证营业转天就闭店 协调退费被扣近一半违约金

2023-10-17 09:31 信网阅读 (104023) 扫描到手机

刘女士签订退费协议次日的7月1日,全时健身(李沧宝龙店)前台贴出了闭店通知。(来源:受访者)

信网10月16日讯(记者 姜丹宁)先办卡成为会员,然后健身教练上前卖课,谈专业、讲人情,刘女士不知不觉就在全时健身(李沧宝龙店)买了将近25万的私教课。可刚练了一年,教练就透露宝龙店要关门,再加上那段时间健身房的器械维修不及时、约课不好约,刘女士担心自己的课时费要打水漂,就提出了退费。6月30日,刘女士在门店跟区域经理协商,区域经理坚称健身房会正常经营,可第二天的健身房前台就贴出了闭店通知,而此时刘女士已经签下了同意扣除45%违约金的协议书。近年来,健身房已经成为体育类预付费投诉的“重灾区”,目前青岛也计划出台相关规定进行监管,此前青岛市体育局指导开发了国内首个用于体育预付式消费领域的数字人民币资金监管服务平台“智金卫士”,鼓励各企业积极加入,自觉保障消费者权益。

刘女士与全时健身签订的扣除45%违约金退费协议书.(来源:受访者)

教练打“人情牌”让会员买了近25万课程

2022年7月,家门口的全时健身李沧宝龙店正在举办年中的大促活动,想到孩子喜欢运动,刘女士就花1988元办了张为期一年半的健身会籍卡。在健身的过程中,刘女士遇到了好几个健身教练,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刘女士推荐私教课。

“一开始我是觉得自己不会练,有人指导一下也好,但后来让我买的课越来越多。”在过去的一年里,刘女士上过三名教练的私教课,包括拉伸课、康复课、常规力量课、自由搏击课等等,还经常是刚买了课没多久,教练就打“人情牌”让帮忙继续买课。“有时候他们说自己最近的业绩不好,想冲冲业绩多赚点提成,我想着平时关系也不错,再加上全时健身又是大品牌的健身房,就掏钱了。”

从刘女士提供的收据看,她购买的这些私教课很多时长都是一年起步,其中普拉提大器械的课程甚至持续到了2025年6月,每次买课的费用从1600元到57000元不等,一来二去加起来的总费用已经累积到了244320元。

今年6月,刘女士接到教练电话:“他说宝龙店要关了,他要被转去万达店,问我要不要跟他一起转过去。”刘女士仔细一想,那段时间健身房确实有不少器械坏了没修,还有一部分器械被搬走,“最主要的是之前教练每周都会定好健身计划,基本上能保证稳定的课时,可现在两三次拳击课都约不上。”想到这些,刘女士产生了危机感,她一方面感觉转去其他门店不方便,另一方面也担心宝龙店一旦真的关门,自己充值的20多万就彻底打水漂了。

购买私教课时印在收据背面的合同条款(来源:受访者)

刚签完协议全时健身就要闭店

思来想去,刘女士在6月30日来到宝龙店提出退课退费,但当天在场的区域经理表示宝龙店是正常营业状态,并没有闭店,如果刘女士执意退费,就得按照合同扣除各种费用,“经理说器械已经安排维修了,教练也只是去其他门店培训,并不是调走了,所以我说的理由都不成立。”

随后,区域经理给出了两种退费方案——一是扣除已经上过的私教课,刘女士剩余的课时费有15万元,按照合同扣除各种费用后,预估仅能退还两三万元;另一个则是直接扣除剩余课时费45%的违约金,能够退回8万元左右。

“那么多课我还没有上过,而且是在服务质量下降、疑似要关店的情况下我才提出的退款,凭什么要扣这么多钱?”面对全时健身的退费方案,刘女士当即表示不能理解也难以接受,但该区域经理称由于健身教练已经把后续全年课程的计划都做好了,因此要每节课扣除120元的费用。

想拿到退款就得先签协议,刘女士怕15万的课时费彻底要不回来,就只能先签了协议书,拿回了大约8.7万元费用。然而,就在一天后的7月1日,全时健身就在前台贴出了一份闭店通知,称“商场与达翁市场合作问题导致店面经营不善,我们不得不做出停业决定,本店将于2023年8月1日闭店。”

“6月30日晚上五点多我还在店里协商退费的事,区域经理说压根没有闭店这回事,结果7月1日就拿出来了闭店通知,我不相信这么重要的决定就是一晚上的时间做出来的。”看到闭店通知,刘女士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认为全时健身宝龙店是想赶着闭店之前“薅羊毛”,“如果是他们先说了要闭店我再提退费,那就是他们经营有问题在先,要扣这么多费用就显得没道理了。”

全时健身称会员已经签协议不作其他回应

信网联系到与刘女士沟通退费事宜的全时健身区域经理,对方表示,刘女士已经签订了退费协议,也就等于她已经同意了扣除45%违约金的方案,并且协议书上写着“收到退款后,与全时健身宝龙俱乐部再无任何经济纠纷”,“要是想进一步了解更多详情的话,我不便再多说,将由全时健身总部专员答复。”但截至发稿,全时健身并未给出回应。

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刘乔乔律师认为,由于双方已经签署了退费协议,对刘女士来说是比较被动的,“但消费者可以举证证明签署过程中有胁迫欺诈等行为,要求确认协议无效,或者是主张重大误解,要求撤销该退费协议。”刘乔乔律师建议,消费者在健身房购课签署合同时,最好要求健身房把口头承诺的各种服务和优惠在合同中明确体现出来,同时把退款等合同解除条款仔细审阅,对自己不利的条款,直接要求健身房予以修改。

山东青博律师事务所齐彪律师则认为,法律规定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违约金最高为20%,退费协议中约定的45%违约金不合适,“该店铺第二天即将闭店,签订协议当天还坚持说不会闭店,在这样的基础上商讨45%违约金,商家可能构成欺诈,如果说明了即将闭店,消费者肯定是要求全额退款的。”

“预付式消费”弊端凸显健身类投诉占比较高

近年来,健身潮流蔚然成风,各种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盛行的预付金模式之下,健身房“爆雷”跑路、退款困难等弊端也日渐尖锐。据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的《预付式消费专题调研报告》统计,在省内预付式消费投诉领域,健身类投诉占比超过30%。

由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体云动和万博宣伟联合制作的《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线下付费健身会员7145万人,与健身相关度较高的广义健身类场馆数约13.1万家。而2022年主流城市(含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平均增长率为3.00%,倒闭率为13.30%,健身工作室平均增长率为3.52%,倒闭率为16.01%。

业内人士介绍,预付式消费是把“双刃剑”,创业初期,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资金链压力,迅速铺开商业规模,“预付费模式可以说是健身行业最为广泛应用的运营方式,但是从长远来看,商家疯狂扩张店铺,后期很容易出现现金流崩盘负债的情况,不得不‘拆了东墙补西墙’,最终很可能走向倒闭的无奈结局。”

教培机构预收费早有规定 健身房乱象有待进一步规范

放眼全国,对预付式消费的监管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过拆分合同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各省市也随之相继出台相关规定,但均将目光集中于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健身房推销长线课程、收取预付金的监管尚存空缺。

今年4月18日,北京率先发布了《北京市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资金监管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经营者发售的预付卡期限为3个月及以内的,应将预收资金的40%作为存管资金。3个月至1年的(包括1年)应将预收资金的80%作为存管资金,超过1年的应将预收资金的100%作为存管资金。

青岛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处的工作人员告诉信网,青岛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健身行业预付款的明确规章制度,青岛市体育局此前指导开发了国内首个用于体育预付式消费领域的数字人民币资金监管服务平台“智金卫士”,鼓励各企业积极加入,自觉保障消费者权益。

目前,青岛市多个部门也注意到了健身房消费纠纷这一维权“重灾区”,正尝试起草出台相关规定,“健身房预付款监管是全国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已出台试行细则的城市也在实行过程不断收集问题进行调整,青岛正积极打通各个运行环节,还需要一些时间,但这些探索也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