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带香人"的发家路:心多狠决定能赚多少钱

2011-02-11 04:1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探访:三代“带香人”的百味人生

    1986年,宫小村的宫效喜发现了“带香”行当的暴利后,“带香”在宫小村迅速蔓延。从发起到兴盛再到衰败,三代“香主”们在赚取不义之财的同时,也尝尽了人间百味。

    2月10日,记者探访了三代香主的生活。至今,宫效喜仍辗转在各地乞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已金盆洗手10多年的第二代“香主”宫清河,回乡承包了60亩地 ,成了种地大户。而第三代“香主”宫保华夫妇,由于带着肢体残疾的养女外出乞讨,如今已被警方带走。

■第一代“香主”:宫效喜

当年乞讨两个月能盖一套房

    高大的门楼、宽敞的大院,宫效喜的家看上去也很气派。随着狗吠声,他的妻子出门把记者迎进了家。

    进了大门记者才发现,他的家其实并不豪华,3间正房已斑驳破损,3间厢房倒是贴着瓷砖,但看上去也有些陈旧,他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的妻子李霞告诉记者,宫效喜在小女儿的陪同下去亳州了,宫效喜这些年在街头给人算命乞讨,早已不“带香”了,她还痛快地把宫效喜的手机号码提供给了记者。

    今年50岁的宫效喜在电话里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奇遇”。31年前,19岁的宫效喜在煤矿井下打眼放炮时遭遇事故,不仅弄瞎了双眼,还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为了讨生活,宫效喜学会拉二胡、算命。农闲时,便外出拉二胡乞讨,跑遍了全国各地。开始,他卖尽力气却讨不到多少钱,一名和他一起乞讨的女孩,却总能获取大家的同情收入颇丰。他由此受到启发,和这名女孩结成对子,宫效喜的乞讨收入开始增多。1986年,在福建,他22天里共讨到了240元钱,有时在农村乞讨,他一天能讨20斤米。“80年代末,我讨两个月的钱,就够在农村盖一套房子了!”宫效喜告诉记者。

    1994年,宫效喜花两万多元盖起了四间大瓦房。1995年,宫效喜迎娶小他12岁的妻子李霞。结婚后,李霞便陪宫效喜外出乞讨。李霞告诉记者:“去农村,就带上锅、被子,晚上要来饭自己做着吃,睡在空房子里;在城市就讨钱,晚上住几块钱的小旅馆。

    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家庭每天能有数十元的收入,这在当地可是拔尖的富裕户。宫效喜夫妇俩三个孩子,大女儿18岁,在山东一家企业打工。其他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这么一个家庭,显然不是1亩半土地(宫效喜一家4口人的土地量)的收益所能支撑的。宫效喜和小女儿近日还在亳州街头,小女儿在街上卖唱,宫效喜则给路人算命。

    和其他人不同,76岁的宫继胜老人对自己的“带香”经历并不忌讳和回避,在自己简陋的家里,他向记者回忆了那段尝尽酸甜苦辣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宫继胜骑着自行车到离家百余里路远的界首买地瓜苗,返程时走到界首和临川交界处的小刘庄时,在路边一个自行车修理铺前发现了残疾男孩刘电话(音)。当时已从宫效喜那里取到“真经”的宫继胜,随即上前询问对方愿不愿意跟他到外面耍耍 。刘电话问他想干什么,宫继胜直截了当告诉对方,两个人一起去乞讨。

    刘电话的父亲常年生病,家里很穷,他当即答就应了。宫继胜答应一天给他家10元钱作为报酬。随后他带着刘电话到了福州,他们吃尽万般苦,一天最多能收入30元钱,有时连饭钱都讨不出来。

    宫继胜说,他们俩在外面干了一年,自己赚了1000多元钱,由于家里的地多,母亲年事已高,他只好舍弃这一行当,回家继续种地。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带香 乞讨 乞儿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