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议案
在大海里“盖房子”,给鱼安个家
本市要建8处人工鱼礁,增加渔业资源还能钓鱼观光
把混凝土构件、报废渔船、石块投入大海,在海里给鱼群“盖房子”。去年市人大通过7号议案,要加快建设人工鱼礁发展海洋牧场,以实现集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海上娱乐及海水增养殖发展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近日记者了解到 ,目前人工鱼礁建设进展顺利,到2015年全市将建8处人工鱼礁,可有效修复近海海洋资源,带动前海一线旅游,市民也有望吃上更便宜的海鲜。
探访 石块破船在海里“盖房子”
去年4月底,青岛开发区石岭子礁海域人工鱼礁项目正式开建,开发区海洋与渔业局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项目已投入2000万元,在1000亩海域投放了礁体。
建设人工鱼礁不是将材料一股脑投到海底 、乱搭乱建,施工方在投放时会利用GPS定位系统,来控制投放的精确度。“鱼礁的形状有上百种,利用定位系统进行合理搭建,可以给不同的海洋生物留下最适合的生存空间。”高先生说,鱼礁是根据海洋生物习性定制的,像三角形的鱼礁和圆形的鱼礁是海参和鲍鱼的最爱,而方形的鱼礁则比较受大众鱼类的欢迎。高先生说,建设人工鱼礁一般需要三年或更长的建设周期。
“现在透过水面可以看到礁石上已经附着了很多海藻,近海鱼类也增多了。”高先生说,现在市民不仅钓到的鱼多了而且个头大了,“社会效益也开始显现,人工鱼礁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很多劳动力,可以帮当地居民创收。”开发区石岭子礁海域人工鱼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海珍品养殖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海上乐园,年产值可达5亿元。项目建设后还可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计划 2015年全市将建8处人工鱼礁
全市要建设多少处人工鱼礁呢?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根据本市“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期间,在全市建设8处人工鱼礁区。其中,增殖休闲型人工鱼礁5处,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3处,每处鱼礁区规划面积300公顷 ,投资金额 2.8亿元。逐步形成以人工鱼礁为载体的青岛近海规模化海洋牧场。实现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海上娱乐及海水增养殖发展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将青岛近海建成国家级耕海牧渔示范区 。
据介绍,去年全年完成投放礁体15万空方,超额完成年度10万空方目标计划,累计投放礁体数量达到45万空方。增殖参、鲍苗种500万只,底播虾夷扇贝苗种100万粒。其中:王哥庄海域人工鱼礁区目前已累计完成投放石块12万空方、混凝土构件3万空方。五丁礁海域人工鱼礁区已完成投放石块10万空方,底播鲍鱼苗900万头、海参苗600万头。大管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已累计完成投放礁体10万空方,沉船53条。
“因为涉及到资金等问题,选定在大公岛保护区 、灵山岛保护区 、崂山湾三处建设的公益性人工鱼礁预计会在2013年开工建设。”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管理处桑副处长跟记者说。
效益 不但增收,还能让市民吃上便宜海鲜
建设人工鱼礁的投入还是很大的,为什么要建这么多?桑副处长跟记者说,由于长期以来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较多、养护措施相对较少、投入不足等原因,青岛海洋资源环境呈恶化趋势。“海洋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建设人工鱼礁势在必行。”
桑副处长说,实践证明人工鱼礁会产生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礁体上面会附生藻类,而有了藻类就会有小生物,进而会有大生物,有了完整的生物链,整个生态就平衡了。”专家研究表明,1立方人工鱼礁每年约可增2公斤的渔获量。“近几年,全市在胶州湾、古镇口湾、崂山湾等重点海域,近5年已累计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6亿多单位。”还可带动游钓渔业发展,为休闲旅游提供新空间。
人工礁石能给普通市民带来哪些好处?“海洋资源丰富了,市民可以吃到更多珍贵品种的海鲜。”桑副处长说,虽然不能肯定说海鲜价格会降低,但近海捕捞的成本低,随着渔获量的增大,海产品的价格也会随着市场规律降低,市民有望吃到更便宜的海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