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一家人:三年了,又有新家了

2011-05-12 13:1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刘海清全家五口住进了进一百平米的新房。



刘海清全家五口住进了进一百平米的新房。



    大地震之后,刘海清一家被称为北川最幸运的家庭。他们全家绝大多数成员逃过了地震的魔掌,这在整个北川是非常少见的。但因为家园尽毁,这过去的3年,刘海清一家和其他北川幸存家庭一样,踏上背井离乡之路 ,咀嚼和消化地震带来的伤痛。

    3年,1000多个日子,他们经历了什么?又是怎么在震痛中坚强走过?让我们通过刘海清这样一个家庭,去了解汶川大地震受灾者们3年来的心路历程,去看看那个真实的北川。

■回望4700个家庭的北川乡愁

    2008年5月12日以前,刘海清一家和你我的家庭一样,普通却温馨。只是一场大地震,让我们从此变得不同。

    几十年辛勤耕耘一个家,家里的一砖一瓦、一针一线,都是带着温度的,那是亲情的温度。如果顷刻间,它们突然化成一堆冰冷的尘土,甚至至亲至爱被埋进了这堆尘土……不是亲历者,也许我们无法理解那份刻骨铭心的伤痛。刘海清的家庭,从此变得与我们不同。

    地震后,刘海清的母亲和一个弟媳妇失踪了 ,对亲人的牵挂与焦虑每天折磨着活着的人。家也回不去了,纯纯正正的北川一家人,居然在自己的故土上开始流浪。

    当兵出身的刘海清,前半生一直漂泊不定,好不容易才回到北川扎根。但他说,这次漂泊与以往任何一次不同,这次是彻底的“根断了”。

    地震后的一年,只要提起北川,刘海清的妻子李兰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地震带走了那个美丽的小县城,也带走了她绝大多数的朋友,她伤感地说,北川恐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刘海清的女儿刘航不到40岁,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浓浓的“乡愁”。在一篇qq日志中,她改写了余光中的《乡愁》:“现在,乡愁是一片残缺的废墟,我在这头,北川在那头……”

    2008年5月12日,北川成为汶川大地震中极重灾区。地震造成该县15645人遇难,4311人失踪,这个原本常住人口仅2.2万人的县城,死亡人数超过了一半。整个县城也被摧毁了。地震后,政府决定选址于邻近的原安县安昌镇异地重建新城,并指示“再造一个新北川”。新县城命名为“永昌镇”,蕴含“国运永昌”之意。

    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悲剧,整个国家都在为他们承担。现在的他们过得还好吗?刘海清和亲人们是否走出了彷徨,开始愈合心灵的伤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一年离家

    震痛,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碰即碎。

    如果不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北川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很多时候,走过安昌镇、北川老县城和北川新县城之间,看到熟悉而陌生的河床、山体,看到风貌独特的农房和北川新城,刘海清总是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北川人平静的生活。从这一天开始,刘海清一家人同幸存的每一个北川人一样,开始了离家漂泊的生活。此后,北川的那个家,就只能在记忆中出现,而未来的家,成为睡梦中永远的呼唤……

一声招呼,与死亡擦肩而过

    2008年5月11日,刘海清准备从绵阳回北川,他是北川县财金办主任,平时住在北川,只有到了周末,才会回到绵阳的女儿家看看外孙。这天,就在他开车要走的时候,住在同一座楼上的三妹叫住了他,让他多留一天,到车行为刚买不久的别克车办理未完的相关手续。

    刘海清同意了,向单位请了假。第二天上午,到车行办完事儿回到家里,和一家人吃午饭。之后准备出门时,已是下午2点。他刚走到大门口,就感到屋顶“轰”的震动了一下,然后是哗哗地往下落东西。地震了!刘海清马上意识到事态的紧急,喊着“地震了”往外跑。住在楼上的李兰等人也及时往楼下跑。刚跑到楼下,院子里的石板被抬起,落到了地上,这是大地震的前兆。

    “是这个车救了我的命。”此后的三年,刘海清经常说起这句话。这辆别克车,是李兰炒股挣来的钱买的,一共花了十四万多。如果不是因为到车行办手续而晚走了一天,刘海清会同他所有在北川办公楼上工作的同事一样被埋进废墟中。

    除了刘海清外,刘海清的爱人李兰、女儿刘航、女婿周云和刚上小学的小外孙毛毛也都在绵阳市区,没有因地震受伤。只有刘海清的母亲、李兰的一个弟弟和刘海清弟弟的爱人失踪了。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北川 地震 绵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