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荒山"钱景" 林地成取款机年吐几十万

2011-11-21 02:4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胶南市张家楼镇东草泊村,曾经的荒沟变成了一片片杨树林。



    继林业“包产到户”、林业抵押贷款两大变革之后,小林地将再发生大改变。从明年起,青岛预计建成专门的林权交易市场 ,林权交易将像买卖房产一样容易 ,林权变“商品”,交易走上正轨 ,这为被称做“第三次土改”的林权改革又添新篇。

    荒山背后有着怎样的生财之道?记者采访了解到,以林权改造为契机,岛城不少市民打起了树林的主意,林农们通过承包山林,在山上种杨树种茶树做加工,养肉鸡养黑猪还养梅花鹿,一年能赚几十万,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如今成了“取款机”。

包山林 既是城里人,也是“山大王”

    到乡下买一片山,亲手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林场,是不少人心里的梦想。钱德顺(化名)就是这样一位实现了梦想的“幸运儿”,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他,承包了70亩荒沟,并终于拿到了林权证的“绿本本”,正式拥有了第二个身份——承包林地的“山大王”。

    11月10日,记者随钱德顺来到位于胶南张家楼镇的林地现场。

    “我们现在去的这片地方,在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沟。”钱德顺告诉记者。顺着他的目光,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杨树笔笔挺挺。走在杨树林中,抬头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地上阳光斑驳,很是宁静。钱德顺抚摸着杨树,满脸满足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2004年亲手种下的,今年3000多棵速生杨已经可以卖了。”

    至今,钱德顺还记得自己刚包下这块地时的情形。“1995年,这里全部都是荒山、荒沟,杂草、荆条到处都是。”钱德顺告诉记者。开山造林由此开始。1996年,他种下第一批3000棵杨树,可因为杂草、干旱等原因,到2004年只剩下500多棵。“2004年后开始使用大机械,也逐渐有了管理经验。”钱德顺开始雇人照看林场,平日里忙工作的他,只有周末才来看看。“一点都不费心思,而这几年陆续投入的近10万元,将会在今年一起赚回来”。

    原本对林业一窍不通的钱德顺,现在成了“林业专家”,懂管理、懂规划。

    “去年,我拿到了林权证,这70亩林地,我还能再拥有50多年。”钱德顺对记者说。据了解,林权证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登记发放的证书。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自2000年4月18日起,启用新版林权证。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依法继续承包。

    “你看,那边我要建一个水库,这边修一条公路。”钱德顺指着远方告诉记者,规划着未来林场的样子。砍掉这批速生杨之后,他打算开始种植薄皮核桃,”“这才是盈利的开始。”他笑着说。

    像钱德顺这样下乡承包林地的城里人,在青岛越来越多。仅在胶南,根据林权勘察外业调查表的统计,非本村村民承包林地的人数已经有53人。在城阳、崂山等地,也有不少人开始承包林地,当起“山大王”。他们有的林地上种菜林下养殖,有的大面积承包林地做起旅游生意,有的甚至啥都不干,就用林地抵押换来贷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