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家庭蜗居青岛 代表委员建议建学区廉租房

2012-03-21 06:3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张洪义(右一)和葛振国(左二)走访小李欣家。



    1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家五口挤睡在一张床上。40岁的李世林,几次都想搬回胶州老家,随便找个工厂上班,告别这种遭罪的生活。可看着3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他还是决定继续在城市“蜗居”,靠起早贪黑卖菜挣钱养家。在青岛,像李世林这样的外来打工者不在少数。他们为这座城市做出了贡献,可子女上学、居住如何解决?3月20日,代表委员走进新市民子女的家庭,开始为这些孩子求廉租房的路。

    出场人物:

    市政协委员  张洪义

    市人大代表  葛振国

    山东路小学副校长丁爱红

    李欣  山东路小学学生,12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马瑞  山东路小学学生,10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一家人住在10平米“蜗居”

    20日下午,市人大代表葛振国和政协委员张洪义来到山东路小学。这一趟,他们有个共同目的——为来青打工者子女“求”廉租公寓。听说要找来青务工人员的孩子,山东路小学副校长丁爱红脱口说出李欣的名字。

    李欣,12岁,是山东路小学六年级学生,父母来青岛打工多年,在抚顺路批发市场卖菜。“这个孩子绝对品学兼优,每个周末凌晨四五点就跟着父母去市场上卖菜,很不容易。”丁爱红说。

    李欣家离学校并不远,这是一处10平方米的低矮平房,4个大人和一个孩子进去后,就再也站不开人了。屋子中间用挡板隔开,里面放着一张1.5米宽的床,床头放着一台旧电视机,门口生着炉子。“自来水、厕所都是公用的 。”李欣的爸爸李世林说 。煤气罐旁边是一张很窄的小床,上面堆满杂物,一个小书桌就是李欣写字学习的地方。

    “地方太小了,一家五口人,都挤在里边这张床上睡,夏天热得实在不行了,李欣就去写字的小床上睡。”李世林说,三个孩子中李欣最大,另外两个孩子是龙凤胎,正上幼儿园。每天凌晨两点就要起来卖菜,老李一个月收入2000元~3000元,不仅要拿出450元来交房租,还要拿出880元来给孩子交学费,剩下的仅供吃喝开销,“每个月基本攒不下钱。”

    说起李欣的成绩,李世林由衷地欣慰,却禁不住红了眼眶:“这条件太差了,当家长的很愧疚,好房子我们租不起,离学校近、还便宜的,就只能是这样的了。”

房子要拆迁,愁得直掉泪

    今年10岁的马瑞在山东路小学读三年级,他的姐姐和他在同一所小学读六年级。当马瑞带着记者和代表委员来到他家时,家里只有妈妈张玉枝在。

    “这是他姐姐的屋子,我们夫妻俩和马瑞在这间屋子里住。”记者看到,和李欣家一样,马瑞家一家四口也居住在 20平米的屋子里。两间卧室除了放下床,能利用的空间并不多。客厅里摆放着炉子、煤气灶等厨具。“屋子里没有上下水,卫生间在外面和别人公用”。记者从张玉枝口中得知,他们来自德州,2005年来的青岛,马瑞的爸爸在工厂做电脑刺绣工,她没有技术,就只能打点零工。“一个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光房租就要支出600元,剩下的钱还要用来维持生活,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

    “我们一共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搬家就是为了能让两个孩子上学近一点。”张玉枝告诉记者,他们很想给孩子一个安定、舒适的居住环境。但令她感到无奈的是,他们即将面临又一次搬家。“这个地方马上就要拆迁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以后要搬到哪里去。”说到这里,张玉枝不由得抹了把眼角。“再贵的地方我们就租不起了。”眼看着孩子慢慢长大,需要私人空间,这位年轻的妈妈一筹莫展。

政协委员张洪义

建学区廉租房,可解用工荒

    目睹了李欣和马瑞的家 ,政协委员张洪义的心情明显沉重起来。“咱们青岛的孩子上学,都是‘以房定校’,市区的父母可以买学区房,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要想争取到方便孩子上学的栖身之地,真是太难了。”张洪义提出,应该建设学区廉租房,专门供应孩子达到学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回去就酝酿成提案,带到两会上去,不让这些孩子们再‘蜗居’。”

    张洪义说 ,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廉租房,不仅能解决子女上学难题,从更深层面上,还能缓解当前的“用工荒”。目前,农民越来越不愿意到城里打工,因为随着农村城镇化,城市对他们的诱惑越来越小。

    李世林告诉记者,在他农村老家 ,“工厂开到家门口,我们两口子在老家一个月就能挣到5000元。怎么都比出来打工强。”李世林坦言,回老家的念头不知起过多少回,可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这么好,怕老家教育水平跟不上,就决定继续留在这里。“如果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来青打工者就会愿意留在这里继续为城市服务,缓解愈发紧张的‘用工荒’。”张洪义说。

人大代表葛振国

让新市民乐于留在青岛

    从去年开始,市人大代表葛振国就非常关注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葛振国说,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收入偏低,只能群租,或者是租住在环境比较差的地方。“随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扎根城市成为新市民,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受到大家的关注。”葛振国说,现在青岛已经将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还应该关心他们的住房问题。他说,现在出现用工荒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这座城市让他们没有归属感 ,现在物价这么高,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居所,让他们乐于留在青岛。

    葛振国告诉记者,要想留住外来务工人员关键是留住他们的心,“我从去年和另外几名代表就开始在人代会上提出应给新市民集中区域建廉租房、公寓等保障房的建议,这个建议我今年还要提。”葛振国说 ,这次他将提交《关于应给新市民集中区域建廉租房、公寓等保障房的建议》。葛振国说 ,政府应该把新市民纳入社会整体,不能将他们边缘化,作为城市的主人,在公共资源方面,应该享受到同等待遇。

山东路小学副校长丁爱红

期待改善新市民子女生活环境

    “我们学校有417名学生 ,其中新市民子女占到40%左右。”山东路小学副校长丁爱红告诉记者,学校里的大部分新市民子女家庭和李欣、马瑞家的情况都差不多。

    丁爱红告诉记者,城市里的孩子很多都上辅导班,学各类艺术特长,但是大部分新市民子女都是靠自己努力学习。“很多城市孩子作业完成情况都不太好,但是大部分新市民子女回去会先写作业,做完功课还得帮着父母干活。”“新市民给咱们城市做出了这么多的服务,代表委员能够给他们建言改善居住环境,我们也很开心 。”在丁爱红看来,学生能够有好的生活生长环境 ,是一件让她特别期待的事情。

■回音阁

“发货效率慢俺们也想搬”

    “你们对南山市场的报道可让我们看到希望了。”3月20日,不断有市民打进本报“两会热线”,表达他们对南山市场问题的看法。

    高先生打来电话称,他是南山市场的业户,“南山市场的问题很复杂,要说整治太困难,有委员说保留零售市场,将批发市场搬出去。要我说,还不如整体搬出去的好。”“发货效率慢,俺们也想搬。”高先生告诉记者,订货的车没有地方停,连进市场都很困难。“有时候发一车货要折腾一个小时,买主和卖方都很累。”

    此外,其他市民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市民丁女士:看到报道周围居民都很高兴,还想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夜市太乱了,车辆进出不方便。

    市民于先生:对报道非常赞同,不仅仅是批发市场,还有附近的夜市,环境脏乱差,需要整治。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媛  郝园园 实习生 潘书 隋小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2012青岛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