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太空生活全揭秘:可与地面视频通话(图)

2012-06-17 07:1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航天员太空生活示意图。东方IC供图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将在轨停留13天,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短期向中长期过渡的重要里程碑。13天的太空生活,3名航天员的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女航天服:特别定制空间运动服:速干T恤

  曝光率最高、最为大众熟知的航天员标志性服饰,当属蓝白相间的航天服。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主要在飞船上升段、返回段及交会对接阶段穿着,一旦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谭秋介绍说,由于神九航天员没有担负出舱任务,这次并没有安排舱外航天服。

  与神七航天员的航天服相比,神九航天员的航天服并无太大区别。但是由于女航天员的首次加入,此次专门为女航天员设计了一个新的型号。李谭秋说,改进后的航天服十分适体,穿着后手指部位能够灵活活动,可以对仪表、拉杆进行自如操作。

  李谭秋介绍说,这次飞行任务还为航天员准备了多种常服,包括内衣、工作服、对抗微重力的“企鹅服”、空间运动服等,其中大多数将随飞船一同上天。“空间运动服跟地面的运动服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舒适度上会有特别考虑。要求速干,因此要给航天员干爽感。”李谭秋说,这次航天员的空间运动服是蓝色的,男女样式基本一样,都是圆领套头T恤搭配短裤。

  而由于这次航天员的空间驻留时间较长,空间微重力成为太空生活的头号“强敌”。“人在失重状态下长期生活,肌肉会萎缩。”李谭秋说,为了在太空进行肌肉的强化锻炼,此次特地配备了两套纯白色的“企鹅服”。“‘企鹅服’中有很多弹性的带子,有点像地上的拉力器,航天员穿上后,通过力的作用,实现肌肉的锻炼。”李谭秋说,“企鹅服”可以套在航天员的日常服装外面,每天训练一到两个小时。

  

  吃得好:备下50多个品种吃得香:开胃辣酱咱也有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说,在天上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直接影响到航天员的心情和健康。“连续吃十几天的航天食品,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吃不好、睡不着,就没办法工作。”

  陈善广说,为保障这次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精心设计了5大类50多种食品,在品种、花样、味道上都做了多种尝试,还请航天员在地面进行品尝、提出意见,“食谱4天轮换一次,可以保证航天员在天上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

  航天员的味觉在太空也会有变化,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因此也为航天员特意准备了辣酱等调味品,有助“开胃”。

  针对女航天员的特点,航天员中心还特别开发了低脂食品,增加了蔬菜的比重,并根据女航天员的口味和生理状况准备了甜点、巧克力和一些补血食品。

  

  居室:15立方米分五个区作息:北京时间天地同步

  太空13天,“住”也是重头戏。与神舟飞船六七立方米的狭小空间相比,天宫一号上航天员15立方米的活动空间宽敞了很多,更适合长时间居住。

  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说,活动空间有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设计和布局上注重私密性的考虑,航天员可以拉上两个睡眠区之间的帘子,调节灯光,从而在每24个小时就要经历16个昼夜的太空中营造出“夜”的感觉。

  航天员的睡袋固定在舱壁上,因此航天员看起来是站着入睡的。睡袋外面是浅蓝色,里面是白色,头部有防护,同时配有防止舱内噪声和光线的耳罩、眼罩。

  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任刘伟波介绍说,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将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进入组合体运行阶段后按北京时间休息和工作。

  刘伟波说,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任务,白天进行工作,晚上以休息为主,再进行相应调整,有助于航天员保持健康。

  刘伟波介绍说,此前的载人航天任务,对任务时间的要求精确到分钟,是完全程序化的。而这一次更为人性化,“航天员将按照自身工作节奏和逻辑安排飞行任务”。

  

  娱乐:能玩电脑能看电视交流:可与地面视频通话

  13天的太空生活未免枯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对此设计了一系列娱乐项目。“航天员可以与家人、朋友进行天地间的沟通与对话,他们在太空也需要来自地面的支持。”陈善广说,电话、电脑带上了太空,航天员可以在舱内欣赏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剧等文艺节目,同时相机也被送上了太空,航天员将亲手记录太空中的场面。

  此外 ,天宫中的每个卧室也都装有电话,便于航天员们互相联系 。通过仪表显示区,航天员可以实现与地面之间的天地双向可视通话,首次实现跟地面的视频联系。

  为了让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更有趣味,天宫上还特意设置了一些小“惊喜”。“我们把一些小东西藏在‘天宫’里,让航天员自己动手去寻找,希望能给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创造更多快乐。”盖宇清说。

  “航天员很多时候是边玩边做科学实验,检验在失重环境下人的操作反应、认知决策的变化。”陈善广说,这样的游戏不仅能获得科学实验数据,也使太空生活不再枯燥乏味。

  据新华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