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雅韵"名家名篇诗歌诵读会 粉丝都是中老年

2012-06-23 08: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22日举行的"中华雅韵"名家名篇诗歌诵读会上,青岛市话剧院院长王克在朗诵诗歌。



  

"瞧 ,我做的虎头鞋!"



  

张淑玉老人展示她珍藏的奥运会纪念证书和专门为奥帆赛制作的帆船绣品。



  

张淑玉老人正与女儿一起整理绣品。



  端午其实和诗歌有着不解之缘,而诗歌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端午,要过得有点文化味。

  ——青岛市话剧院院长  王克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我们还能做什么?6月22日上午,在市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的“中华雅韵”名家名篇诗歌诵读会上,多位岛城朗诵名家和现场观众一起回味了经典。但记者在现场看到 ,到场的观众多是一些中年人,更多的年轻人似乎对这个原本充满丰富文化韵味的节日并不在意。而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建议把端午节改为诗歌节,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现场:

  诵读会,粉丝都是中老年


  6月22日上午9时许,为迎接端午节及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青岛市图书馆、青岛广播电台、半岛都市报联合举办了“中华雅韵”名家名篇诗歌诵读会,诵读会邀请了多位岛城朗诵名家,和大家一起回味经典。随后,不少观众也登台朗诵。今年76岁的金雨老人是一位诗歌爱好者,虽然年事已高,但她高亢的声音和饱含情感的朗诵还是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并获得了现场嘉宾的好评。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们选择在端午节前举办这样的朗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弘扬诗歌文化,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更是希望能引起市民对于传统节日内涵的关注。”青岛市话剧院院长王克也表示,端午其实和诗歌有着不解之缘,而诗歌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端午节,要过得有点文化味。

  然而,记者发现,参与诵读会的市民多是一些中年人,鲜有年轻人的身影。“我孩子哪有时间听这个?早出去玩了。”问及一些老人,他们说自己的子女大多趁端午放假出去逛街或参加朋友聚会。而提起端午习俗,多数人也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甚至有人曾把端午节调侃为“粽子节”。而对于屈原,对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许多人却知之甚少,甚至并不在意。

  现状:

  端午节,好比“加长版周末”


  记者采访发现,出游、逛街、聚餐或者在家睡觉,这是岛城大多数年轻人对“如何过端午节”的回答,不少人认为这和过普通双休日没什么区别,至多是个“加长版周末”。偶尔和端午有关的,不过是“买个粽子、吃个粽子”之类的应景想法。

  民俗专家冯骥才曾表示:“假日是公民的福利,想干什么都可以,但节日则要按节日的方式过。”在他看来,如果节日退化成一个个普通的假日,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以纪念人物为主题的端午节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屈原,那位2000多年前的著名爱国诗人,其实已为端午节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对此,有专家建议,应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多举办一些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让节日的传统气息更深,文化味道更浓,而近年来不少学者纷纷建议的变端午节为“诗歌节”,则是文化界呼声较高的一种声音。

  建议:

  诗歌节,或许成就新端午


  “我们现在过端午节,不能只想到吃喝玩乐,更要在喜庆之余,把祖先留在节日中的文化传承下去。”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敬一告诉记者,端午节的源头处,站立着一个精神境界崇高的诗人形象,两千多年来,每逢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纪念这位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诗人,他的《离骚》、《九歌》等作品被人们千古传诵,他的崇高精神也已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并被历代诗人吟咏。因此,他认为,端午节作为屈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吃粽子,更应成为诗歌节。

  岛城著名书画学者宋文京也认同将端午节发展成诗歌节。其实,早在1940年6月10日的端午节,全国文艺界人士就在重庆举行了纪念屈原的诗歌朗诵会,会上有人提议以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端午日为中国的诗歌节。而1941年的端午节,全国文艺界的众多名家就在重庆举办了第一届诗歌节,郭沫若作了有关屈原的考证,李可染作了屈原画像,安娥、高兰等作了诗朗诵,马思聪等人演奏了音乐。老舍与冰心、胡风、臧克家等53人,联名签署了《诗歌节宣言》发表于《新华日报》,表示“我们决定(办)诗歌节是要效法屈原精神……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如今,在端午节举办诗歌吟诵等活动,宋文京觉得这更多的是为了提醒人们感受生活和文化的美。“端午的丰富传统内涵仍有待挖掘,不能一提起端午就只是吃粽子,要想到其中的文化,想到祖先传承下来的精神。”李敬一说。

  八旬老太有绝活飞针绣出端午味

  “你瞧瞧,这些就是我绣的荷包、小虎头鞋!”6月22日,龙山路1号一居民楼内,81岁高龄的张淑玉老人正在和女儿杨迎春一起,整理她在端午节前做好的绣品,准备送给亲戚和邻居,一起感受这个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绣荷包,我已经绣了 70多年了 。到现在,这些活计,从选料、穿针引线到缝口等工作,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说到这里,张大妈从针线筐里拿起一根针和一团线,10秒钟内就完成了穿针引线工作。杨迎春告诉记者,2008年奥帆赛期间,张淑玉老人还被邀请到奥帆中心内,把绝活展示给各国的运动员,“当时奥委会主席罗格去奥运村参观时,对我母亲绣的虎头鞋大为赞赏”。

  记者 孙英男  

  ■评论

  “快餐”时代更需诗意地过节

  说起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常常让人联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等一些传统习俗。可如今,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却悄然演变成“饮食节”或“加长版”的周末,原本充满诗意的中国传统节日少了些文化内涵,更失去了“节味”。

  “一些传统节日基本上只剩下‘吃’这个简单的符号了。”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感叹道。甚至对于年轻人来说,连吃粽子都只是一个礼节而已,“吃粽子就是意思一下,表示过了这个节。”海南大学大四学生张一鸣说。

  23岁的冯晨庚告诉记者:“我小时候还会戴上奶奶做的小葫芦,可能跟端午节传统习俗有关吧。但现在基本不戴了,也不太在意这些东西了。”

  有关专家认为,在如今“快餐”时代,直接参与一些和传统节日息息相关的活动,更有利于获得一份宁静,有利于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其实早在1940年6月10日的端午节上,全国文艺界人士就在重庆举行了纪念屈原的诗歌朗诵会,会上曾有人提议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日为中国的“诗歌节”。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也是为了提醒人们在这个快节奏、压力重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别忘了尝试一下“诗意的栖居”,唤醒内心的幸福和宁静感。

  王毅武说:“端午节的背后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粽子节’,这里面承载了很多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

  王毅武建议,传统节日不能只等同于“饮食节”,应挖掘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培养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据新华社

  一份传承数千年的情感

  端午节在今天仅仅是个吃粽子的节日吗?我们为什么要过节呢?于丹说:“其实每一个节日都会让人念及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记忆和事物。端午节里有各式各样的文化 ,过这样一个节日,就是给我们一个发自内心向不同的文化致敬的理由。”

  夏至节令是端午节最初发端的时间依据,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汉魏时期,端午节脱离了节令的束缚,变成一个独立的节日。六朝之后,端午节才真正成为中国民俗浓郁的传统大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就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多种说法,并传达着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取向:伍子胥的传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者牺牲的敬重,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支流,是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端午节。

  如今,端午节承载的是一份传承了数千年的情感和文化,于丹认为过节是一个古老的仪式,在现代文明中它还给我们一点缅怀手工时代质朴生活的理由。

  一种有别于中庸的文化

  在千年的传承与文化累积过程中,端午节在中国不同的水土地域,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千姿百态的节俗,比如祭供“玫瑰饼”,苇叶包粽子,插艾蒿防瘟避邪,戴五彩丝绦祈福寿,贴葫芦花避“五毒”,孩童玩“斗百草”游戏等。据于丹介绍,虽然端午节节俗五彩斑斓,但都有着楚文化的烙印。于丹说,相比于中原文化,它是儒家文化的另一个支脉。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屈原和楚文化 ,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感谢楚文化。幸亏,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童年时期,有这样一种烂漫的文化 、一种哀乐无极的文化 、一种恣肆蓬勃、亲近生命和自然的文化。在我们的先秦时代,荆楚文化给了我们浪漫的梦想,屈原写了那么多的神话,在他的《九歌》里面,写了那么多浩浩荡荡的诸神,《九歌》至今仍然是我们眼前那么华丽不可替代的一道风景。”

  于丹说:“这些画面铺开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会觉得和中原文化是不同的,它是烂漫无极的,它是色彩瑰丽的,它是富于奇思异想的,它是对一段情感不计成本的投入。它不像中原文化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切都是中庸唯美的。在楚文化里,生命是可以喷薄的,甚至写了人和神之间的恋爱。”

  一个辉映千古的微笑

  “屈原这个人的生命在今天被想起,仍然会让我们荡气回肠,因为这个人的生命里,包容了太多冲突和痛苦,但是他的痛苦就像一个蚌壳中的泥沙,最后酝酿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在于丹看来,屈原这个人,从他的个人性情上来讲,是一个楚地恣肆浪漫的诗人,但是从他的文化价值认同来讲,他是一个中原现实主义的儒家践道者。如果要看他的浪漫,就读《九歌》;如果看他现实主义的理想,则需读《离骚》。

  “屈原以楚地那种浪漫滋养的性情,又以一个儒家践道者的决绝,捐躯殉国,付出生命,这个人的生命张力有多大呀!”于丹说:“解读一个节日,它的背后总有几个不朽的名字,当我们举行一个快乐庆典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来到我们的生命中,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微笑,用他们的体温滋养着后世的文明。”在她看来,懂得屈原,某种意义上就拿到了一把打开中国知识分子心结的钥匙,“我们需要用那种文化的底蕴来滋养我们的性情”。

  艾草,正在远离城市

  专家:城市化和天气干旱所致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在门旁悬挂艾草(艾蒿)祈福是青岛的老传统。然而,6月22日,记者走访了胶州路、台东、大尧路等地发现,艾草难寻。对此,青岛老市民称,艾草多在早市出售,数量少。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学专家初庆刚教授分析,艾草的减少,一方面与今年的干旱天气有关,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推进让艾草少了生存空间。

  “虽然现在浮山、太平山、信号山、观象山等山上还有一些艾草,但数量远不如以前多了。”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说,直到现在,他都保留着端午节挂艾草的习惯。他告诉记者,青岛是丘陵地区,适合艾草生长,以前每到端午节,山头上甚至马路边到处都是艾草。“青岛城市建设飞速,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大楼的出现让艾草的生长空间少了。”鲁海分析说。

  记者了解到,在南方地区,还有食用艾草的风俗,但青岛的艾草能否食用还不好说。同时,艾草与豚草形态相似,豚草有毒素,容易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症状,市民需小心。

  粽子也有咖啡馅

  “洋粽子”也来抢市场

  美式咖啡冰皮粽子、新加坡“娘惹”面包粽子、日韩清水蘸酱粽子……龙年端午节来临,主角粽子也在悄然间“华丽转身”。记者近日在长沙多家面包店、咖啡店看到,各式包装精美、口味奇特的“洋粽子”纷纷上市,成为端午节传统粽子消费的一抹亮色。

  长沙市岳麓区一家美国品牌咖啡店内,名为“星冰粽”的粽子,外表虽用棕叶裹成传统的三角形,但配料中却不含任何糯米成分,包裹馅料的是一层透明的“冰皮”,共分咖啡杏仁、草莓奶香、抹茶红豆、芒果四种口味。“看起来跟普通粽子没两样,吃起来却完全不同,有点像果冻布丁。”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洋粽子”身价不菲。12只不大的“冰粽”,售价108元,相当于每个9元,并且只在端午节期间限量销售。

  长沙一家新加坡知名品牌的蛋糕店,今年的粽子主打“狮城特色”,其推出的“娘惹”系列粽子,主料依旧不是糯米 ,而是由粽叶包裹夹心面包制成。如果不是明确标明粽子,恐怕不少消费者会误以为是粽叶面包。

  除了原材料、制作工艺不同,“洋粽子”的吃法也借鉴了国外饮食特色。岳麓区银盆岭附近的一家面包房推出了日韩清水蘸酱粽子,同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据新华社

  龙船茶龙船饼龙船饭

  南粤端午食色生香

  说起端午节,大多数人都会提到赛龙舟、吃粽子。但是,在南粤大地。玩得精彩还得吃得高兴,除了粽子之外,南粤端午少不了龙船茶、龙船饼、龙船饭。

  自明代开始,广州人就已形成端午“省亲”的习俗。各村的龙舟队伍顺着河道,一站一站地前往各兄弟村探访。

  这就要先说“龙船茶”,四方乡亲远道而来,先得歇凉喝口水,这茶水可不是一碗凉白开那么简单,要用时用火用心意,这就是龙船茶。据广州市小洲村村民黎艳居介绍,龙船茶一般要用柴火煲红茶,寓意红红火火,煲好的龙船茶放在水缸里,待龙船靠岸再一碗碗满上。虽然费工夫,但是正所谓“饮过龙船茶,龙精虎旺”,一碗应时应景的茶水盛的是心意。

  再说“龙船饼”,这也是龙舟竞渡时节必不可少的小吃。龙船饼“外表一层酥,内里十足馅”,莲蓉、豆沙、芝麻酥香可口。

  斗龙之前,各村村头或者是祠堂就会准备盛宴,让龙舟手饱餐战饭,壮其行色,俗称“龙船饭”。龙船饭多为六道菜,首先是尖椒炒咸萝卜,祛湿补盐加开胃;其次是时果炒肉丁,寓意人丁兴旺;接下来是鸡、鹅与烧肉,寓意红旗赤壮;最后就是叶菜。龙船饭均以大碗盛放,为龙舟手壮行。 据新华社记者 王法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