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七地市各显海家底 大半岛共绘蓝宏图

半岛市长论坛前两届回顾及第三届展望

2012-06-27 17:1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蓝色战略的构想,正向世人展开一幅雄壮富美的画



  



  人类近代的发展史证明,海运兴,国运兴。进入有“海洋世纪”之称的21世纪,选择踏浪逐海就是选择走向未来。

  海洋指引着“东方雄狮”奔跑的方向。从珠三角、长三角到山东半岛,全国梯次发展的浪潮拍岸而来。蓝色之风激荡 ,山东闻声弄潮。在过去的500多天里,滚动的蓝色浪潮席卷整个山东半岛,陆地与海洋深情拥抱,蓝色战略的构想,正向世人展开着一幅雄壮富美的画卷。

  第一届:大背景催生大讨论

  当“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论断成为世界强国的共识,当开发海洋资源成为沿海国家的战略选择,一股向海洋要食物、要资源、要财富的“蓝色革命”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坐拥3100多公里海岸线的山东半岛,千百年来积累的海洋资源可谓天赋异禀,自然力争成为中国实施海洋战略的领航者。然而,北望京津冀辽,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势头强劲;南眺闽粤桂、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蓄势待发。

  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山东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话音落地,铿锵有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舞台的大幕徐徐拉开。山东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了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半岛七地市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和滨州,开始深耕自己的蓝色责任田。

  一年多的时间里 ,半岛七地市的蓝色曲调此起彼伏,鸣奏着黄渤海之滨最动听的交响乐。但如何让这场交响乐唱得响亮,唱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则需要各个演奏者通力合作,竭尽所能。2010年5月22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大众日报、半岛都市报承办的“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在青岛召开,半岛七地市的市长们及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蓝色大业。

  这一届的论坛可谓群英毕至。出席论坛的除了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半岛沿海七地市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县市区负责人外,还邀请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曙光,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 、著名旅游政策研究专家王兴斌 ,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等人在内的专家组。

  首届论坛设置的三个议程,均展现了半岛沿海七地市发展蓝色经济的强劲动力和美好前景。张曙光所做的主题演讲,指出了开发海洋产业的必要性 。两位专家李乃胜、王兴斌与市长及部分县市区负责人之间进行了三场有关蓝色经济的对话,讨论了蓝色经济发展趋势,并就蓝色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品牌与定位 、经济、海洋产业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论坛上,市长们各用连珠妙语,亮出了自家的“蓝色家底”,展望了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优势,共同描绘了一幅蓝色宏图,让在场的众人备感振奋。但如果仅仅把这次论坛看作是蓝色经济的成果展示和总结,显然有负众望。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李群在贺信中专门指出,“通过举办这次论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深入探讨发展蓝色经济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应该说,看似枯燥的话题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头脑风暴,观点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激发出席的众多嘉宾侃侃而谈,不仅对蓝色经济的走向提出诸多设想,还形成了普遍共识:加快推进山东半岛一体化进程,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最有力的推进器。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