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身患尿毒症 60多岁父母饭店打工帮其治病

2012-07-16 07:1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医附院透析室内,一些肾病患者正在透析治疗。(资料图片)



    “为救妻子私刻公章免费透析四年”的报道让人唏嘘不已,尿毒症患者这个庞大群体的难与泪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今年32岁的尿毒症患者陈石(化名),每周在青医附院透析三次,虽然有医保,但目前他已经欠债十余万元,60多岁的父母不得不到饭店打工帮他治病。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遥遥无期的透析生活,让尿毒症群体备感绝望。“现在能治就治,实在不行就放弃了。”陈石说。

    透析后手臂都是针眼儿

    7月15日,记者在青医附院见到陈石时,他看上去跟正常人没什么不同,但年仅32岁的他却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每周三次的透析让他的身体透支严重。

    记者看到,陈石的手臂上到处是针眼儿。“我身上的血从这个针眼儿流出来,在透析机里处理完再流回来,很痛苦 。”他让记者摸摸自己手腕上一道鼓起来的疤,记者感觉血管下面好像安装了一个振动器。陈石说,这是血液在流,“为了透析,要在这里造瘘,把静脉血管撑大,这样好找。”

    陈石的两个手腕上都有这样的造瘘疤痕,由于改变了血管结构,后遗症就是他的双手无力,不能拎超过1公斤重的物品。

    父母为还债餐厅端盘子

    说起患尿毒症,陈石说“很突然”。去年,家住即墨南泉的陈石做生意失败,赔了很多钱,“当时我很生气,可能就是这一气落下了病根”。后来为了生计,他到一家企业干重体力活。去年下半年,他突然开始感冒。“当时用了很多药,感冒还是不见好,没想到是尿毒症。”

    去年年底,陈石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抢救,化验过程中检查出尿毒症,并且病情已经很严重 。被抢救过来后 ,就被送到了肾内科治疗,“不到一年时间,我住了7次院。”本来就生意破产的他更是雪上加霜。

    “我以前自己投了一部分保险,后来生意失败很长时间没有保险,再到工厂工作时,医保才续上。这样报销的比例就少一些。”陈石说,他住院以来已经花了二三十万元,报销后还欠了十多万元的外债。“我现在没能力工作,以前我父母都不用干活的,现在60多岁了还要到餐厅里打工,给人端盘子,这是我最不忍心的。”他说。

    有人治不起想结束生命

    7月15日,青医附院肾内科病房内,一些尿毒症患者说起治疗费用时连连叹气:“国家报销一大部分,说实话已经非常感谢了,但还是经不起天长日久的花钱。”

    陈石说,他是医保患者,情况还好一些,条件更差的家庭得了这个病,就只有绝望,有人甚至想到自杀。不过,原本要每天输液治疗脑溢血的陈石当日主动要求停药了,“我觉得这两天情况好了很多,就让医生停了药。钱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全市2000余透析患者在挣扎

    “北京那个患者的情况我听说了,他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经济压力在尿毒症患者这个群体里普遍存在。”青医附院肾内科副主任孙建平说,据推测,目前全市有2000多名尿毒症患者在大小医院做透析 ,他们经历着经济和身心的双重压力。

    孙建平介绍,在青岛,几乎所有的尿毒症患者都能享受到一部分报销:城市里医保患者一般能报销90% 以上,如果按每年透析费8万元~10万元算的话,报销后自费的部分每年也就 1万元左右;对于新农合患者,也能报销一部分透析费,只是各区市报销比例不同,有些地方只能报销住院透析 ,不能报销门诊透析 。相比之下,经济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几乎都失去了劳动能力,只出不进只能“坐吃山空”;再就是有些老年患者还会并发一些老年病,这些疾病治疗起来花费也比较多。

    “我们现在也有病人一边透析一边工作,但占不到1%。”孙建平说,尿毒症患者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可以生活很长时间,该院有的尿毒症患者查出患病后已经生存了四五年。但现在尿毒症患者心理问题普遍比较严重。很多患者一旦确诊,就全休在家。其实,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恢复,孙建平建议轻度患者还是要尽可能回归社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当中。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