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女性比男性多活6.14岁 慢病死亡占九成

2012-07-18 06:2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年龄越大肿瘤死亡率越高

    “造成本市居民减寿年数最多的死因是恶性肿瘤,说明恶性肿瘤是造成青岛市居民累计生命年损失最多的原因。”魏仁敏说,去年因患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为13941例,占人群总死亡人数的28.16%,死亡率为181.91/10万。

    从2011年年龄别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情况来看,年龄越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就越高,从50岁开始中老年人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大幅上升,到 75-80岁达到一个小高峰后略有下降。

    不过,恶性肿瘤造成死亡人数较2010年还是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83%。其中,乳腺癌死亡率下降2.41%,宫颈癌下降2%。“这得益于近年来本市实施‘两癌’筛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不断加大健康教育、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投入,提高癌症早诊早治力度而产生的直接成效。”

因伤害死亡女性多为自杀

    据统计,去年本市死因监测系统上报伤害死亡病例3149例,死亡率为41.09/10万,较2010年下降7.43%。其中男性2215例,死亡率为57.88/10万,占全人群伤害死亡病例的70.34%;女性934例,死亡率为23.34/10万,占全人群伤害死亡病例的29.66%。伤害致死原因中,因意外中毒和淹死的死亡率上升,分别上升1.55% 、10.27%。

    伤害死亡率最高的前五位死因分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淹死。其中,男性伤害死亡率最高的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女性伤害死亡率最高的死因是自杀。从性别死亡率来看,男性各种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从城乡伤害死亡率来看,城市的伤害死亡率明显低于农村。城市伤害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是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农村伤害死亡率最高的前五位死因分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淹死。

    值得注意的是,前五位死因中伤害是造成居民平均减寿年数最多的死因。

■建议

生活、出行加运动,每天步行一万步

    从整体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岛城市民健康最大杀手。“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食物的精细化等原因导致慢病增加,防止慢病就是要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魏仁敏说。

    “为此我们倡导‘生活、出行加运动,每天步行1万步’的活动,就是每天运动达到步行1万步,抵消掉每天摄入的物质,实现吃和动的平衡。”刘可夫介绍,这里所倡导的1万步,并不是说每天必须要严格走1万步,而是在生活、出行中时时刻刻可以实现的。他举例说,在家拖地板走了3000步,那只需要再锻炼7000步就可以了,是一个动态可控的健康生活方式。

    此外,本市将慢性病控制措施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加大慢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力度。“我们也在积极联系市财政扩大项目覆盖面,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刘可夫说。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要将治疗模式前移也是其中一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倡导市民建立“减盐、控油”、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市民早诊早治、早期预防健康意识。

急救死亡病例去年达1095例

    而对于院前死亡监测情况方面显示,去年全市12个区市共报告1095例院前急救的死亡病例,其中男性为680例,女性为415例。从上报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来看,心脏病、伤害、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占据了院前急救死亡的前五位。

    发布会上,在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魏仁敏说,“院前抢救的水平肯定是在不断提高的。”他说,虽然各年份的院前死亡数据都会统计,但根据急救水平的增加而会变化,不具有可比性。“减少院前死亡,就要市民都参与进来学习急救常识,学会自救和救人,降低心梗院前死亡。”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刘可夫说。

啥是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到某年龄时尚能生存的平均年数。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这就是期望寿命,也叫做平均期望寿命。所以,平均期望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

    文/记者 李晓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期望寿命 女性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