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青岛期望寿命80.8岁 女性比男性长寿6岁多

2012-07-18 10:30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去年青岛近九成居民的死亡和慢性病有关,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居死亡顺位前三,2011年青岛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是80.80岁,居于全国前列,女性比男性的期望寿命高6岁多。城区居民的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心脏病、脑血管病和伤害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精神疾病明显高于城区居民。流动人口死亡监测中,55到60岁年龄组的死亡人数最多……7月1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局通报2011年青岛市居民死亡监测情况,报告显示,以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病为主的慢性病跟青岛步入老龄化社会有关,但更多是生活方式的问题,管住嘴、迈开腿,仍是健康生活不变的宗旨。

    根据检测,2011年青岛市期望寿命为80.80岁,其中男性为77.84岁,女性为83.98岁,两者相差6岁多。魏仁敏说,2000年至2011年青岛市居民期望寿命逐年上升,从75.84岁增加到80.80岁,12年增长4.96岁;男性增长了4.39岁;女性增长了5.04岁。女性期望寿命在各年份均高于男性。

    报告还对青岛市三大类疾病的去死因预期寿命进行分析评价,去死因寿命分析是假定某种死因消除后所致的寿命延长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从而说明该死因对人群生命的危害程度 ,魏仁敏说,假定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不发生死亡的话,可增寿 0.35岁,同样的道理,去伤害增寿1.02岁,其中,去交通事故、去自杀、去溺水、去跌落可分别增寿0.22、0.14、0.07、0.05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去脑血管病可增寿2.62岁,去恶性肿瘤可增加 3.79岁,去心脏病可增加 5.56岁。2011年本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568.80/10万,占死亡总数的88.04%;恶性肿瘤 、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起本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数近9成。

    “生活、出行和运动,每天步行一万步”,需要居民主动调节。倡导“吃动两平衡”、戒烟限酒、“减盐、控油”、平衡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市民早诊早治、早期预防的健康意识。记者 郝春梅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期望寿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