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听诊师用耳朵排雷 不烟不酒一晚走10公里

2012-07-26 06:27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晚上要步行10公里

    据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个检漏组共12人,每天晚上分成三组分别行动 。7月24日晚10点 ,吴成龙和其他三个同事一起出发了,当天晚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到海口路附近给这里的水管把把脉。

    按照惯例,每晚检漏小组出动时,先由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的抢险车送他们到巡检地点 。7月24日晚上10点 ,记者跟着抢险车,和吴成龙一起来到崂山区海口路,他们将从这里开始巡检自来水管道。“它,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吴成龙指着自己的耳朵说,“有人给我们送了个外号叫‘听诊师’,我们就像医院的大夫一样,拿着特别的听诊器,给地下的自来水管查体。”

    吴成龙说,一个好的“听诊师”需要有敏锐的听觉,所以,这12个人都是清一色的“顺风耳”。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在选拔检漏工时,除了要看对方的责任心,听力是最重要的检测指标。

    “平时我们很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除了戒烟戒酒外,对一些刺激耳膜的声响,我们都要远离。”这也解答了记者之前的一个疑问。因为在车上,记者曾问了一句“是否抽烟”,当时所有人都摇了摇头。

    “怎样才知道是否漏水呢?”吴成龙笑着回答说,靠水流声就能判断。“在把听诊器放到水管阀门或管壁上后,我们便静静地听返回的声音。如果非常平缓,说明没有问题,如果像拧开水龙头后的吱吱声,那十有八九是漏水了。”

    “我们之所以白天不出门,就是担心车太多,噪音大影响判断。晚上10点以后,人们陆续休息,寂静的城区最适合我们给水管会诊。”记者观察发现,在巡检自来水管时,检漏工的步伐都比较慢,吴成龙给记者打了个比方,他说这份工作有点像扫地雷。“你看看那个戴耳麦的,看上去像是在听歌,其实手里有个测漏仪,就像拿着扫雷器。”

    吴成龙说的那个人名叫李春鹏,是这个小组的骨干。只见他走一步停一停,还不时闭着眼听着动静,同事们开玩笑地说他“正在陶醉中”。

    “晚上要一直步行吗?”记者问李春鹏,“哪能一直走?累了总得歇一歇,尽管速度比较慢,每个晚上步行的距离也得在10公里左右。”李春鹏说,长期步行让他们的鞋子成了高磨损品,“平均下来俩月换一双”。

    “他们怎么知道水管在哪里啊?”记者脱口而出的问题让旁边的工作人员笑了:“他们可是专业的,走了这么多年,早把全市的水管摸透了。”

    李春鹏说:“一般,马路牙子往外一米的距离就是管道。刚开始我们也都不懂啊,可是走得多了,这个地方的水管分布就记住了。”听到有人叫他们“管道通”,李春鹏不好意思了:“这是作为检漏工最起码得掌握的。”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水管听诊师 耳朵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