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医铺灸疗法:大蒜加艾绒 背上铺"火龙"

2012-08-03 06:5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大蒜蒜泥要铺上一两斤

    撒完一层斑麝粉后,医生开始在上边铺蒜泥。医生铺得很均匀,有一两公分厚,一般做一次需要用一到两斤大蒜。

    “铺蒜泥主要就是防止被烫伤,再就是大蒜也是热性的,在高温下它的药性会往身体里渗透。”医生说。铺完蒜泥之后,医生拿起了事先准备好的艾绒铺在了上边。据介绍,这些艾绒是艾草晒干后碾碎的。所有的药物铺完了,这时患者身上呈现出一条长蛇形的艾柱。“耐受力强的话,可以多放点艾绒,怕疼的话可以少放点。”医生称,铺艾绒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循序渐进,第一次做的时候可以少放点。

    所有药物铺完后,医生在药的周围铺了两层纱布。“点燃的时候,蒜泥会往下淌水,放上纱布就是防止蒜汁到处流。”随后,医生便用点着的酒精棉球将艾绒点燃。

做次铺灸能管一年的“量”

    点火的过程就像酒吧调酒一样的绚丽表演。只见张奕用镊子夹着一团棉球,浸上酒精,点燃后瞬间燃起了蓝色的火焰。不一会儿患者身上的艾柱变成了一只青烟升腾的火龙,难怪这种疗法被称为灸疗面积最大的疗法。

    过了半个多小时,艾绒慢慢燃烧完成 ;之后又加了一次艾绒,整个燃烧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完全燃烧完的艾绒就成了灰了,如果看上去黑黑的,其实它的内部还在燃烧,温度有200℃至400℃,掉在身上就会烫伤,所以取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医生说。两名医生小心翼翼地将药物取了下来,然后又用热毛巾进行了擦拭,铺灸的整个过程就做完了。

    而做这一次,这名患者1年就不用再做了。“明天可能会起水泡。这是种正常的现象。”医生称,起泡后需要将水泡挑破,把里边的水引流出来,直到皮肤结痂,身体内的寒气就会被逼出来。

这是发泡疗法越起泡越有效

    风湿免疫科主任李爱民说,铺灸疗法其实是一种发泡疗法,越是发泡就说明效果越好。但是在当今社会如果在治疗中出现了水泡,病人是不会接受的,很多人还会将其当成一场医疗事故来对待,“冤枉”了古老的中医。为了改善这一点,该科室在铺灸疗法上也做了一些改良,“例如我们就将药物的用量、铺灸的时间等进行控制,不让患者起水泡,还有就是不只是1年做一次,可以通过少量多次的做法来达到应有的效果。”她说,“铺灸以后也要注意不能吃发物,不能吃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吃海鲜、韭菜等食物。”

    铺灸,灸法之一。又叫长蛇灸、蒜泥铺灸,据了解是我国浙江地区的针灸工作者从传统的和民间的方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灸疗方法。取穴多用大椎至腰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有媒体报道,经研究观察铺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

    铺灸对于身体体质虚寒,阳气不足的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此外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等有很好的疗效。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