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乐节办进政府大院 参赛不收报名费

2012-08-06 10:4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学生们在演奏乐曲。



  

市政府门前广场上排列了多支方队。



  半岛都市报8月5日讯(记者 单俊楠 见习记者 郭玉华)8月5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管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管乐大赛暨夏令营,在青岛市政府门前广场开幕,这也是青岛学生活动首次在市政府举行。本次比赛报名费、辅导费等费用都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

  首届“中国管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管乐大赛暨夏令营,8月5日至8月10日举行,来自青岛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540余名青少年管乐选手,以及几十名国内顶尖的管乐艺术家聚集岛城。这也是继中国国际小提琴节、全国第一届李德伦指挥比赛之后,又一次艺术盛会落户岛城。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徐沛东等参加了开幕式,张新起宣布活动开幕并向营员代表授营旗。随后,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管乐大巡游,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台东六路小学 、青大附中、青岛2中等16支管乐团在五四广场进行了巡街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中外游客驻足观看,精彩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管乐节期间活动包括开营式巡街表演、管乐展演比赛、大师讲座、演奏家音乐会、世界管乐欣赏、中国管乐欣赏、颁奖典礼晚会等活动。比赛乐器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萨克斯管、圆号、小号、长号、次中音号/上低音号、大号、键盘打击乐共11个。

  本次比赛将评出金奖、银奖、铜奖,颁发证书和奖品(分别价值1000元、800元、500元)。进入第三轮展演的所有选手,不分声部、组别,评出本届展演最高奖“中国管乐杯”奖。

  ■新闻延伸

  家长普遍看中比赛权威性

  首届“中国管乐杯”规格很高,评委都是国内著名专家,参赛人员的报名费 、评选费、报告讲座听课费、辅导费、观摩费、参演费等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无需参赛人员负责。参加展演比赛的家庭,只收取在青岛期间的食宿费用、保险费用,大约650元。

  “这次比赛我们为啥要来?就是因为觉得其他比赛不靠谱,而这次比赛由市长亲自宣布开幕,各种费用还由政府埋单,肯定信得过,只有参加这种权威性高的比赛,对孩子成长才会有帮助。”一位家长李铭表示,他让儿子参加比赛目的并不是获奖,而是为了在公平环境下和同龄人切磋技艺,从而提高艺术水平。

  市教育局副局长隋志强认为,只有正规、权威的艺术类赛事才能够推动青岛艺术教育发展,而暑期艺术类赛事又过多过杂,因此政府部门出面举办这种比赛是很有必要的,“青岛仅管乐团就有100多个,众多孩子都盼望能够有演出和比赛机会,正规比赛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帮助,教育局也接到过家长关于不正规比赛的举报,但碍于权限,没法管,我们只能尽量多提供正规比赛机会。”

  文/本报记者 单俊楠本报见习记者 郭玉华 图/本报记者 孟达

  ■记者观察

  报艺术类比赛警惕“圈钱赛事”

  与这个高规格的正规比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假期里各种名目的艺术类比赛直让家长们犯晕,一些比赛只要交钱参加就有奖,获奖却无任何意义。

  市民郭女士提及去年陪女儿去北京参赛的经历,就气不打一处来。去年暑假,郭女士在女儿钢琴老师的极力推荐下,给孩子报了一个号称“全国少儿钢琴大赛”的比赛。“当时女儿才学了半年钢琴,我都觉得弹得一般,但老师说没问题,要多参加比赛锻炼,我就交了200多元报名费。”郭女士没想到,女儿竟然从青岛赛区胜出,“被选中”去北京参加总决赛。

  郭女士陪女儿一起去了北京,交通费、食宿费、辅导费、参赛费一下子交了5000多元,结果女儿一举拿到一等奖。“当时参加人数不少,我后来一打听,几乎全都拿到了奖,证书上盖的章就是比赛组委会的,没有任何政府部门公章。”

  今年年初,郭女士又给女儿报了一个钢琴比赛,这次比赛有官方背景,评审很严,结果女儿连优秀奖都没拿到。“女儿委屈得直掉眼泪,我去找评委,评委直接告诉我说女儿弹错了好几个地方。后来说到北京那个比赛,评委直接说那个比赛基本上交钱就能获奖,就是个圈钱赛事。”

  郭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孩子一个假期就能轻松拿到好几个比赛奖项。家长们呼吁,良莠不齐的假期艺术类比赛市场亟待整顿。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