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向签字能消灭红包? 医生:光靠表面工作不行

2012-08-07 11:13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患者为求安心送红包,医生“随大流”收红包,这似乎成了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顽疾。近日,卫生部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规定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8月6日,记者采访了岛城几家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专家,几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纸面上的协议似乎治标不治本。

    近日,卫生部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实行医患双方签署协议书制度,即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征求意见稿一出,引发了不少的意见。

    医生:单靠签字不解决问题

    “其实,这还是表面工作。”肿瘤专家张医生直言,这是起不到预期效果的。“因为现在的入院协议中也有这样一条,患者不要给医生送红包,医生不能主动索取红包。这个协议也是有医患双方签字的,可是有用吗?”每当遇到肿瘤患者送红包,张医生的做法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稳定患者情绪可以在手术前收下,过后再退还。”

    如果你的家人住院,你会送红包吗?张医生的回答也很实在:“我当然会送,但不是一种贿赂,而是表示感谢。”

    作为岛城知名乳腺病专家,王主任行医多年,但从来不收红包。王主任表示:“应该双向签字,但是收受红包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 ,不是签字了 、承诺了就能解决的。”王主任说,在发达国家,医生、护士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在国内,医护人员工作很辛苦,收入甚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医生、护士也要生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除了收入问题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开药怕超出医保范围,检查既怕多了被投诉又怕少了没发现问题 ,总是在夹缝里生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了 ,医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专心看病,很多问题都可以避免。”王医生说。

    在岛城一家医院工作的赵主任坦言:“其实除了这些措施,最重要的还是医生自律。如果在手术或住院前告诉患者要签这样的协议,可能也会被患者误解成一种暗示。”

    青岛一家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孙医生对记者说,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实行“特需门诊”,知名专家挂号费三百元,这就是医生价值的一种体现。

    一位医生一天看五六十位病人,挂号费很可观,不会为一个红包损失了自己的名誉。可以通过会诊、多点执业等方式,对优势资源进行共享,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比签协议更能解决问题。

    患者:签完字背后收钱怎么罚

    市民乔女士的妈妈是位癌症患者,她说,“收红包现在都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了,我有时去找专家安排检查什么的也得稍微表示表示。卫生部出了这个规定是好意,但签了协议后还照样收怎么办呢?有没有相关的处罚措施?”

    市政协委员:别急着唱赞歌

    对于这项举措,市政协委员赵高潮说,先得明确红包为什么会出现。“第一 ,医疗问题应该纳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政府财政应将更多分量放在医疗服务上,光有硬件建设远远不够,否则投资最多的医院必须是收费最高的医院。第二,由于医院实行自负盈亏政策,收费高、不合理收费等使医院的社会信誉受到影响。第三,医院供需关系不平衡,为了能得到更好的救治,花钱买服务成为患者共识。第四,患者真心感谢救死扶伤的医生而送红包。所以对这一文件先不要急于唱赞歌,应冷静观察一下。”

    记者 田歌颖  宫岩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