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刘瑞玉院士:他让对虾"游"上百姓餐桌

2012-08-16 10: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0年,刘瑞玉院士在实验室工作。 中科院海洋所供图



    “活一天就要干一天工作”,这是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甲壳动物学家刘瑞玉院士的人生格言。人生90载,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临终前捐出百万存款设基金奖掖后进;科研60多年,他孜孜不倦,首次搞清了中国对虾生活史,推动了人工育苗和养殖研究,让对虾这一海洋美味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2012年7月16日他与世长辞。“他这一生完全献身科研事业,所有的精力和研究都放在海洋科研上了。”老同事、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王永良深情忆故人。

    刘瑞玉1922年11月4日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一个民族资本家家庭。19岁高中毕业后,他被两所大学录取,最终选择了辅仁大学生物系。1949年全国解放后,刘瑞玉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助理员。1950年,刘瑞玉等从事海洋生物研究的科研人员随张玺教授,连同全部图书仪器标本都迁来青岛,成为海洋生物研究室(当时隶属于水生生物研究所,1954年独立为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前身)的骨干力量。正是在青岛这片沃土,刘瑞玉开始了他为之终生奋斗的海洋科研事业。

    60多年的潜心研究,刘瑞玉院士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国际重要海洋学及生物资源调查研究,甲壳动物分类区系和虾类增养殖研究项目,发现多个甲壳动物新种、属;首次发现了黄海深水区冷水性动物群落占绝对优势,浅水区夏秋高温季节成为一些暖水种向北方扩布的“走廊”,形成独特分布格局和资源优势;组织完成了全国和山东省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其开发方案,促进了海水增养殖生产发展;2008年,他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名录》正式出版,被国际同行誉为里程碑式的专著……

    其中最显著的贡献之一即他首次搞清了对虾生活史和繁殖特点,推动了人工育苗和养殖研究。这一研究也让老百姓的餐桌上也能时常吃到这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10月22日,国际甲壳动物学会授予刘瑞玉“国际甲壳动物学会杰出研究贡献奖”,这一奖项代表着甲壳动物学研究的最高荣誉,是终生成就奖,也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科学家。

    2012年5月24日,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90岁高龄的刘老累倒了。2012年6月,刘老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决定捐出全部存款100万元,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刘瑞玉奖学金”,奖励在海洋生物学领域成绩优异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学生。

    2012年7月16日5时45分,刘瑞玉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90岁。

    文/

■人物简介

    刘瑞玉,男,汉族,1922年出生,河北乐亭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前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黄海研究学会名誉主席、国际甲壳动物学理事会理事,国际生物多样性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第八届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八届委员会主委。

    刘瑞玉院士是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和甲壳动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记者 李晓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刘瑞玉 对虾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