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拍”需要边界更需要呵护

2012-09-03 09: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8月28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就“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首次发声。公安部表示,自网民自发行动开展以来,被拍的基本没有被拐儿童,建议“随手拍”发起人要谨慎从事,“不能让爱心廉价支付,更不能让无辜者心灵受伤”。

  “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让人意识到,在民间力量充分参与的公共事务中热切的公共意识种民间参与蓬勃生长的力量,但由公安部公布的现状来看,如何遏制其中的盲目与冲动,却也是必须反思与警惕的问题。任何行动都需要有边界,保持理性与正当,寻求一种更专业的路径,去释放民间参与的力量,或许正是一年多来,“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给予我们的另一面视角。

  事实上,“随手拍”行动在一年多后被证明“被拍的基本没有被拐儿童”,恰恰从另一侧面反证,很多时候,我们的民间力量参与公共事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正因为参与过少、经验不足 ,才导致很多时候民间力量对个案的关注,容易陷入一种松散的局面,难以持续跟进、不能实现“精确打击”,甚至可能造成误伤。

  拿“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来说,对问题的反思可以有多维度的视角,比如街拍传乞讨者照片是否侵犯隐私权,利用儿童牟利与乞讨权是否存在矛盾与冲突 ,甚至误拍是否会伤害无辜的家庭与儿童……这些争论,都有利于事情朝正向的维度去掘进与发展。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问题可以被摆出来,但真正改变社会公共事务的,除了公共管理部门,更有赖于日常每一点每一滴民间力量的推进与参与。

  因此,我们可以说,许多临时自发的公民行动,并不能完全达到极致的目标。但它对正向目标无限努力的趋近,除了可以成为公共事务的正面推进力量,更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趋向专业化的进程。这就需要公共管理部门对此进行制度乃至社会职能上的保护、理解与引导,而不是一味苛责。

  任何一个社会公共难题,本就需要社会多方合力才能圆满解决。只有在一次次民间参与的努力中,建立起更加成熟有序的民间参与空间,社会事务才会完成得更有质量,并且无限趋近理想目标。无论如何,围观的“随手拍”在技术细节处理上可以商榷,但民间改变公共事务的力量却不可轻视。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随手拍 边界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