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的胶澳 收回青岛九十年记

2012-12-07 14:5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旧称胶澳。1897年起被德国租借,1914年又被日本侵占。直至1922年12月10日,青岛主权回归,并成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第一个被中国收回主权的城市。戊戌变法、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华府协定……环绕着这座城的“失与得”,多少故事曾依次上演,而又有多少人物的命运因此被改变。如今90年过去了,当年的“胶澳租借地”早已更名为青岛,而这座荣辱曲折的城市依然在黄海之滨见证着历史。

  青岛主权可以从1897年讲起,当年11月德国以发生在菏泽的“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青岛,后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租借此地99年。

  之后的故事,也可以简单地描述如下:那就是德国人只呆了17年,就被日本人赶跑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决定对德宣战 ,并全力进攻中国胶澳地区。当年11月,驻守该地的德军宣布投降。之后,日本以种种借口盘踞在此,直到1922年。

  但历史真的就如此简单吗?90年前,围绕着这座海滨小城的“失与得”,有多少人的命运被永久地改写,又有多少风云变幻被缩影其中?90年后,人们仍在以不同的眼光回顾着这段历史。

  1897年,青岛被割占直接影响到了两个帝国皇帝的命运。对于德皇威廉二世来说,这次殖民扩张让他尝到了甜头,很快他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中国,康有为则就此事件第五次上书清廷,指出再不变法“则将国亡也”。听从了劝告的光绪皇帝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但很快失败。之后,慈禧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被迫流亡日本。

  但对于青岛自身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抱着“租借就是割让”的心态,德国人对此地投入了极大的开发精力。他们不仅制定了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规划方案,并且将此付诸实践,使得这个原本的“弹丸之一隅”快速发展,以至于1922年孙中山来青岛参观后说:“青岛足可作为以后中国城市开发的模范。”然而,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则告诉记者:“当时德国人把这里分成‘华人区’和‘欧人区’,‘欧人区’靠近海滨,里面修得漂漂亮亮,而且不许中国人住。‘华人区’则是一片破瓦寒窑,烂得很。”此外,德国人还修建了贯通青岛与济南的“胶济铁路”,当修到高密段的时候,因为征地问题引发了当地村民的激烈反抗。若干年后,一个叫莫言的中国作家据此写成了一本小说《檀香刑》。当然,这是后话。

  而到了1914年,帝国主义膨胀的野心终于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而这时的日本却突然对德宣战,并全力攻打中国的胶澳地区。“当时日本明确说,打青岛是帮中国人,只要赶走了德国人就把青岛还给中国,可真打下青岛后,日本人就变脸了。”鲁海告诉记者,1915年已经占领青岛的日本人又提出“二十一条”,许诺给袁世凯只要“将胶澳转于日本”,便可支持其称帝。

  终于等到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收回山东”的提议却被否决,由于英、法希望削弱德国,反而支持日本占领青岛。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合约上签字,也使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直到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美国因不愿看日本在中国坐大,而出面干预。又经过数月谈判,1922年,北洋政府才以6100万日元赎回青岛……

  收回青岛主权是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但千言万语反不如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说得好:“胶澳一商埠也。辖境幅员不及一县,疆域分析仅三十年。言其地,不为广也。考其历史,不为远也。然而德人租之于先,日本占之于后,合全国人民之呼号奔走与二三友邦之协助援应,乃光复故土。迄于今兹举世之人鲜不知有胶澳者。以弹丸一隅之地,而重逾千里之方州,以三十年之一瞬,而经过亘古未有之变迁,是亦特殊之史局矣。”作者在书中写到如不能把前车之鉴引以为戒的话,则难以查今日之弊端,开后世之太平。如今90年过去,不如我们再来看看这座城市的漫漫回归之路,去感悟历史,以获得启发。

  记者 孙英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胶澳 失而复得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