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图:秦始皇的笑只留在琅琊台; 秦始皇走过的秦御路,共有386步台阶
这是一个奇特的瞬间,登上胶南琅琊台的秦始皇一反往日的蹙眉按剑、庄重威严,而是满面春风、笑着张开双臂,仿佛要将面前的大好河山揽入自己怀中。研究秦始皇的史学专家说,秦始皇的笑不多 ,真正的笑容只被收藏在了琅琊台,因为这里有他需要的东西、有让他真正快乐的东西。所以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的“黑色大军”第一次抵达琅琊台开始,这里便成了一代君王最牵挂的地方,为跟越王勾践比高,他甚至亲自监工花一个月时间重新建造了琅琊台,十年三次来到这里。
第一次:一住仨月,重建琅琊台 喜欢数字“6”,台阶都带“6” 秦始皇,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13岁即王位,22岁亲理朝政,39岁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这里直接将镜头拉到2231年前,当时的琅琊郡,地域宽广、人烟稀少,但琅琊台这个名字已经小有名气,有“东方胜地”之称。
关于为何叫琅琊,说法很多,民间有个这样的传说:秦始皇继位后残暴无比,让全国的男人去劳动、有姿色的女人都来伺候他。琅哥和琊姑从小青梅竹马,两人正在拜堂成亲,官兵就来抓人了,不得已两人逃命到海边一跃而下,他们跳海的地方便出来了两座连在一起的山,名为琅琊。当时秦始皇刚刚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他计划带着臣子们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海上东巡,琅琊台成为必须来视察的郡县之一。
喜欢看古装剧的电视迷可以发现,不同于其他朝代明亮的黄色和耀眼的红色,秦始皇最爱黑色,黑车、黑马、黑旗帜、黑盔甲,东巡的队伍如一支“黑色大军”震慑着神州大地 。胶南《琅琊风》主编栾建东介绍:“秦朝尚黑崇六,以黑色为国色。其实这个颜色的由来也是有讲究的,古时我们说青龙白虎代表着帝王家的威严,青龙的青,就是黑色。另外秦始皇喜欢数字6,所以他的御驾是用6匹马来拉。”
早就听说琅琊台山海荟萃、景色宜人,直到秦始皇真正走上这里才发现,峰峦起伏于脚下,沧海铺展至天边,他忍不住张开双臂拥抱这属于他的一切 ,脸上竟露出难得的笑容。一路往上,越走心情越舒畅,在景区内有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叫秦御路,正是当时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这条路宽 6.8米、高135米,共有386步台阶,每一层台阶都用花岗岩砌成 ,这个数字也恰好印证了前面所说,秦始皇喜欢数字6。有人说走在这秦御路上有种奇怪的感觉,会听到前面的人发出“咚咚”的脚步声,就像行走在水中一般,也有人说其实是因为秦始皇在修建御路时使用了水银的缘故。除了秦御路,在琅琊台南侧还有条路叫云梯,也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道路,云梯共有336步台阶,同样遵从“崇六”的理念。
再筑琅琊台,迁民三万户 从山脚走到山顶,秦始皇实在太喜欢琅琊台这个地方了。突然,他在山上看到个毁坏大半的土台,手下告知,这里原是望海台,是两百多年前越王勾践建的,当时越王灭吴后便筑造了望海台,称霸诸侯。秦始皇一听怒了:“一个小小的越国也想称霸诸侯?”随即下令再建新台,要比旧台更为高大,这次秦始皇要亲自监督,三个月内必须完工。为什么偏偏选在这里筑台,青岛文史专家王铎说道:“秦始皇不仅自比三皇五帝,春秋五霸也不放在眼里,所以他要与越王争高。”
这一筑台便发生了很多传奇故事,琅琊台上的许多景点也都是因此而来的。当地郡县守令接到秦始皇重新建造琅琊台的命令后,便开始广招夫役,日夜赶工,老百姓苦不堪言,导致人怨天怒。之后便出现这样的怪事,秦始皇白天驱赶着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之间台西侧的山头就长高一截。这边不停地筑那边不停地长,秦始皇气坏了,“我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功过三皇五帝,岂容你小小山头挡我道路。”说罢,往西山上狠狠跺了几脚。这一跺不要紧,西山确实不再长高了,在他跺脚的地方却出现一道山沟。沟底溪水淙淙、沟内长着高大的板栗树,野蔷薇丛生密布,胶南琅琊台风景区讲解员王春娜说,这就是景区有名的“跺脚沟”了,板栗成熟的季节游客还能在这儿捡到板栗呢。同时,山脚下一个清清的水湾也被震坏了,一分为二,一个成为清水湾、一个却成了浊水湾。
还有一个火石团子的传说。琅琊台本为壤土夯筑而成 ,但在琅琊山脚下,却散落着许多状如鹅卵的石块,质地坚硬,叩之琅琅有声,火星迸射,当地百姓称之为火石团子。相传秦始皇在琅琊三月不返,他和随行臣子、士卒身上突然长出许多红疙瘩,奇痒难耐,御医也诊治不了。后来,有一个方士前来求见,说能治此病。方士让士卒准备三匹快马,日夜兼程赶往咸阳山中溪泉,满载块石而归。方士让人将块石投入琅琊山下御泉,嘱咐每天饮用。几天后,所有人身上的红疙瘩都消失了。始皇问询其理,方士笑答:“水土不服也。”
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琅琊台依然挺立着。在琅琊文化陈列馆内摆放着很多夯土,正是建造琅琊台时运来的,每一块夯土都坚固无比,而且从挖掘的土坑中可以明显看到,夯土之间的距离、纹理都一致,建筑工程之细让人惊叹。为让记者有更直观的感受,王春娜带记者到夯土层保护厅,抬头看画在上面的施工图画。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有拿锄头的、有挑担子的,在图画的右下角有两个手拿叉子的人,他们的任务是随时检查夯土是否合格,叉子戳不进去才算是达到标准,否则就得继续加固。有秦始皇亲自监工,琅琊台一个月便完工了。同时,他还下令从全国移民三万户到台下,免除了12年的赋税,此后的琅琊地区繁华昌盛。
留下刻石,记录丰功伟绩 《史记》中对秦始皇到琅琊台的心态这样记载:“大乐之,留三月”、“立石刻,颂秦德,明德意。”这里的石刻就是秦刻石,也叫“琅琊刻石”。胶南著名文史专家王景东曾经参与过后期琅琊台的考古和修建工作,他告诉记者:“刻石全文447字,二字一韵,四字一句,文笔流畅,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附文还记录了李斯、王绾等10个随从大臣的名字及议立碑刻的事迹。”据传,碑文出自李斯的手笔。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也跟随父亲足迹巡游天下,在始皇碑刻旁加刻文字。不过因年代久远,到北宋时,琅琊台始皇颂德碑已亡失大半,仅存从臣姓名,二世碑亦迸裂。之后几经周折终于找到残石,珍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史记》记载秦代刻石共有七处,现仅存两处,其中泰山顶所藏残碑,仅存10字。琅琊碑保存86字,且字形、笔法均优于泰山刻石,实乃国之瑰宝。景区内的琅琊刻石碑有4.8米高,是1994年根据《史记》上的记载修建的,刻石三面环刻,东面和南面是秦始皇为歌颂自己的功德让李斯篆刻的,西面是秦二世胡亥的诏书。为便于大家理解,王春娜将二世诏书翻译成现代文:“这里所有的刻石都是秦始皇所为,今天我也继承皇位了,但是刻石并没有注明是秦始皇,这样很久以后,我们会误以为是后面皇帝做的,就不能称赞秦始皇的功德了。所以大臣李斯等上书,请求将诏书也刻在上面,我同意了。”秦始皇的刻石是公元前219年刻的,而秦二世诏书是公元前209年所刻,间隔十年。
第二次:途中遭到张良刺杀 第一次登上琅琊台后一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这次的目的地还是山东半岛。不过关于这一次史书上并没有过多记载,只是从几句话中看出,秦始皇这次速度很快,途中没有过多耽搁,除了一件事让他不得不停了几天时间,因为他遇到刺客了!
当时他的黑色大军行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突然从道路旁边的草丛中扔出来一个大铁锤,径直砸了过来,把一个车辆砸得稀巴烂。周围的人吓坏了,秦始皇也惊出一身冷汗,这个大铁锤其实是冲着他来的,因为砸错了车,他才幸免于难,后来得知铁锤足足有120斤重,而策划这起刺杀事件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张良是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秦灭亡后,张良有幸逃离,但他心中仍盼望着有一天能恢复韩国,之后便组织了一批死士,制定了这次精细的刺杀行动。没想到行动失败,秦始皇派出军队追了几天没追上,便继续他的东巡。而之后张良便投靠了汉高祖刘邦。
好了,现在我们言归正传,虽然在路上遇到了刺客,但秦始皇显然不以为意 ,急着往琅琊台出发。他为何这么着急?因为他要去见一个人(后文有交代)。
第三次:十年后再登琅琊台 10年后,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这十年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六国已被降服,但有些旧势力还蠢蠢欲动,北方匈奴眼红他的疆土,不断来侵扰,还有他的阿房宫迟迟修不好 、长城也进行得不顺利,他本人这些年间连续不断遭到刺杀。秦始皇第三次到琅琊台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老药。
在景区顶端,有14尊面容清晰的雕像,中间那个手指东海、面带怒色的便是秦始皇,他旁边站着的是他最信任的大臣李斯,另外一边则是他的二儿子胡亥。而对面正在弯腰汇报情况的人名叫徐福,正是这个人十年前给了秦始皇一个希望,让他焦急等待,十年后却空手而归。
我们借用一下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那个镜头,头发花白的秦始皇面容憔悴,身边只有奸臣赵高一人伺候,“皇帝,让奴家为你束发吧?”秦始皇摇摇头,继续询问有没有徐福的消息。他用了十年时间去相信这个人,在他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