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昨日举行今年首次海葬 增加集中缅怀仪式

2013-04-22 07:5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船只驶向海葬指定海域。



  

家人们将逝去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



  伴随着花瓣,逝者魂归大海,海上铺起了一条长长的鲜花之路。4月21日,本市举行了今年首次海葬仪式,四批次共计 545位逝者的骨灰撒向大海。为显人性化,此次海葬增加集中缅怀仪式,同时提供给海葬逝者家属可降解的骨灰坛选择。这是一场特别的集体葬礼,哀而不伤:儿子送父亲,全家21口人送亲人,丈夫千里迢迢送妻子到她生前最喜欢的大海中……

  文明祭奠海葬哀而不伤

  4月21日,在八大峡码头,哀乐低回,祭文荡肠,汽笛长鸣,本市今年首批集中海葬的逝者骨灰即将撒向大海。

  与往年相比,此次集中海葬增加了一个简单朴素的公祭仪式,海葬逝者家属早早地来到码头,领取了亲人的骨灰后,按照登船出海的顺序列队。8时起,公祭仪式正式开始,一篇《海葬祭文》勾起了在场不少家属对亲人的思念,表情凝重起来。但这是一场哀而不伤的公祭仪式,现场几乎没有哭声,更多的是家属埋藏在心底的思念之情。现场默哀1分钟,铭记即将骨灰入海的逝者。

  8时 30分左右,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登船出海顺序,即将参加骨灰撒海的市民依次登船。满载阴阳两隔的思念,第一批船缓缓驶出码头,驶向大海指定区域。

  鲜花海上铺路送最后一程

  9时左右,船到达指定区域,海葬仪式正式开始。在每艘船的船尾,主办方专门设立了三个抛撒骨灰点,家属依次走向船尾,将逝去亲人的骨灰,连同缅怀亲人的花瓣一起,抛撒到大海中。船只缓缓前行,船尾后方的海面上铺出了一条花瓣路,这条路像是一条引领逝者回归大海的道路,也像是一条家属同逝去亲人告别的道路。此时,船上有啜泣之声,“走好!走好!”

  当所有家属抛撒完骨灰后,船上很长一段时间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跟亲人说着最后的话,做着最后的告别。海上风大,包括很多老年人和孩子在内,大家都不愿到船舱内避风,矗立船舷,凝望那片渐渐远去的地方,那片有鲜花相伴的海。

  回来的路上,气氛渐渐不再凝重,一个小姑娘一直在给长辈按摩取暖,十分孝顺,“趁有机会,多多关爱孝敬他们。”这是采访中,不少参加完此次海葬后的家属都谈到的感受。

  545位逝者安息海洋怀抱

  据悉,本次海葬是本市自1991年开始实行海葬以来第67次海葬,约2000人参加,骨灰撒海545具,分4批次34船进行,是历次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按照青岛市有关政策规定,本市市民海葬实行免费。随着海葬影响力的扩大,文明环保的海葬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本次吸引了来自济南、淄博等外地的400多位家属来青岛为126位逝者举行海葬。

  这次海葬除增加了庄重的海葬公祭仪式外,还采用了可降解的新型环保材料制成的水莲型海葬骨灰坛,供群众自愿选择,以葬代撒,寓意着逝者在水莲的陪伴下,长眠大海,长久安息。“这个莲花坛是收费的 ,但因为有人文关怀,当天有47位逝者家人选择了。”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魏常彬说,这种莲花骨灰坛是陶土制成的,能在海水中降解,降解时间为10~30分钟,十分环保。

  23年7900具骨灰撒向大海

  “海葬改变了过去‘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实现了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的生命定律。”据介绍,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青岛市人口的逐渐增长,死亡人数也不断上升。同时,因土地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大了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部分郊区的一些祖坟也因土地征用而被迫迁移,人去世以后骨灰如何安置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应部分市民的要求,在青岛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推动下,青岛市的海葬活动应运而生。

  本市从1991年第一次海葬至今已有7900具逝者骨灰撒入大海 ,参加群众约3.5万人。为推进殡葬改革,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海葬,青岛市自2010年10月1日起,对本市居民实行免费海葬,三年来,骨灰免费撒海共3005具,财政补贴150多万元。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青岛 海葬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