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愁人—— 过度捕捞,海真的空了 渔民刘元东今年以来一共就干了一个来月。“4月份才开始出海,本来能出去两个月,但是刮风下雨,再加上没啥东西,只出去了一个来月。”刘元东表示,今年的收成非常一般,“刚刚保本”,他说,周围的渔民跟他情况都差不多。
据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港管理处副主任郝振梅介绍,去年沙子口渔港码头固定停靠的渔船有百艘左右,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今年渔船也随之锐减,只有60余条,目前回港的已经有50余条,剩下的也已经开始返航。
有数据显示,1999年起 ,中国的捕捞总产量已进入“零增长”,并在保持稳定中略有下降,渔业资源的总体数量水平已经降到很低,捕捞生产难以为继 。
以大黄鱼为例,20世纪 60年代,它是中国近海的重要传统经济鱼类,从1977年起在东海区官井洋 、猫头洋 、大目洋均不能形成渔汛,20世纪 80年代中期吕泗渔场也形不成渔汛,至今大黄鱼资源仍未恢复。近日,记者在舟山、宁波等地采访时,当地渔民都把大黄鱼当作“贵宾 ”,当地大黄鱼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两三千元一斤。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徐连章曾系统研究中国近海的渔业资源问题 。根据他的研究,目前渔业资源整体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上世纪 80年代海洋捕捞的平均年产量为3650千吨。进入上世纪 90年代海洋渔业的产量则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5000千吨迅速增至1995年10000千吨以上,渔获物严重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渔业资源特别是底层鱼类资源量严重衰退。”“以黄渤海区域来说 ,捕捞渔业的最大持续产量为1030千吨,而目前黄渤海区海洋渔业捕捞总产量己接近 5000千吨,大大超过了黄渤海区的最适捕捞强度和黄渤海渔业资源的承受能力。”徐连章在他的论文中公开表示。
记者在浙江采访时,浙闽一带的渔船也已经纷纷回港,与以往不同的是,浙闽一带的渔民展开了自救行动:来自浙闽的大约100名船长,建议将禁渔期从两个月延长到三个月,这在浙江历史上还是首次。
别担心—— 休渔期间海鲜不会断档 29日,记者走访岛城市场发现,部分水产品价格略有上涨,不过价格翘尾不大。
在新贵都农贸市场内,业户尹女士指着摊上的鲅鱼告诉记者 ,前几天她每天还能进4大盘鲅鱼 ,但是这两天只能进到2大盘,与鲅鱼一样,各种鱼类都开始陆续减少。
海货少了 ,但是价格并没有大幅上涨。29日下午,新贵都农贸市场鲅鱼的零售价仍为15元/斤,牙片35元/斤,舌头鱼每斤20多元,据介绍,这些海鲜的价格与前些日子基本持平,“价格再高就卖不出去了。”尹女士无奈地说。
记者查阅
青岛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价格获悉,从22日开始,海鲜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只有鲅鱼和八带的价格 29日每公斤上涨了2元,黑头、牙片、鲳鱼等海鲜价格从22日到29日价格一直很稳定。“等到6月15日以后,价格就开始上涨了。”新贵都农贸市场业户李先生分析说,到时候出海的渔船全都归港了,海捕海鲜基本消失。
不过岛城市民不用发愁,市渔港监督管理站站长汪洪山说 ,海鲜不会断档,因为一到禁渔期,养殖的、冷冻的各种海鲜就会投放到市场上,从官方提供的消息来看,本地海鲜在岛城市场的比例也就30% ,休渔并不会对市民的餐桌造成大影响。 记者 周晓荷 王元孔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