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小伟离家出走一个多月,在青岛市救助站管理站的帮助下,被其父亲何先生接回了家(本报4月18日曾予以报道)。记者 王滨 摄(资料图片)
2012年12月12日,一位少年离家出走后被送到了青岛市救助管理站 ,等待家人的到来记者 孟达 摄(资料图片)。
6月2日本报刊登了《全国行动,让流浪孩子回校园》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关注。当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该项行动按照国家要求从今年春节期间就已经开始实施,目前由于青岛孤儿保障等工作的到位,源头预防较好,市救助管理站暂时没有流浪儿童滞留。不过相关部门按照要求随时待命,以防万一。
帮60多外地孩子找家 据了解,让流浪未成年人返回校园的行动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启动的。自从今年1月份至 4月份,市救助管理站接送60多名未成年人,帮其找到父母,或送其返回家乡。
“让流浪未成年人返回校园的工作我们也一直在做,例如家长来接孩子,我们会对其进行劝说教育,要求家长写下保证书,并要求孩子返回校园后,家长能提供相应的证明,我们也会做一定的回访工作。”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科科长田安峰介绍,由于目前前来接受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几乎都是外地的儿童,回访的难度很大,但这项工作在积极开展当中。
“经过我们的努力,目前我们这里没有流浪孩子滞留。”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张永彩介绍,长期以来没有发现青岛籍的儿童流浪并在救助管理站滞留,外地来青岛的流浪儿童短时间内也都会跟当地联系并送回去。
据了解,流浪儿童回校园一般按照属地管理负责的原则进行,而对于非青岛本地户籍但由种种原因长期回不到家的,本地民政部门也会努力联系让其返回校园,经过儿童福利院回到校园上课。
流浪娃主要有4类 在田安峰看来,他们接触的流浪未成年人主要有4类。首先一类流浪儿年龄较小,父母一般都去世了,由爷爷奶奶等长辈照顾,这部分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流落到民间,被民间机构收养,但这种收养是不合法的,救助管理部门就会把这些孩子领回来并送回老家。今年年初市救助管理站就接送了5个这样的孩子。
最大的一批流浪未成年人年龄在15岁左右的青春期,年龄相对较大,一般都是初中毕业没有继续升学或不想上学的孩子,离开老家出门打工,或者被骗出来打工,或者见网友的,这一部分也是占比例最大的。这些孩子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当中,一般都是由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送回去或者家长来青岛接。“这一部分孩子来到站上,我们都会教育家长,如果他们不上学的话,因为未成年心理没有成熟,可能在社会上将受到伤害。”田安峰说,这部分孩子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见网友的占得比较多,而女孩子的比重也是最高的。
再一个比较典型的类型就是父母在青岛或者外地打工,孩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父母打工站稳脚跟后,就会把孩子接到城里来生活、上学。而由于常年的教育缺失、学习环境的变化等等,出现孩子上学跟不上、在新环境中难以融入等问题,因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导致孩子最终因厌学离家出走。最后一批流浪未成年人是小孩纯靠流浪乞讨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青岛几乎没有遇到过。
说谎成该群体一大特性 记者注意到,在这部分流浪未成年人的案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刚接受帮助的时候对工作人员撒了谎,并且他们说谎的能力很强,经常让警察或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费好大的劲儿才找到他们的父母。
田安峰说,编造自己信息的流浪未成年人占得比例不少,其中有一部分是非常聪明的。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不是爱说谎的人,那问题出在哪儿呢?田安峰说,这就是教育这一方面出了问题,这些孩子往往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比较少,跟孩子沟通也比较欠缺,很多父母的工作是没有周末的,他们没有一家三口在一起或出游的时间。
田安峰举了个例子,最近有6名大学生到该站做义工,交流中田安峰就询问他们小的时候有没有离家出走的想法或行动,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中有三名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实施过离家出走或者有计划,“有两个学生是离家出走到了亲戚家,还有一个孩子背包已经打好了,就等父母睡着她就离家出走,但是最后她却睡着了,第二天气消了也就没实施。”深入探讨后这些学生说,他们当时就是为了让父母着急生气,就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记者 李晓哲 本报通讯员 葛文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