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道德模范:做了几十年感人的"小事"(图)

2013-07-01 10:1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徐兴瑞和老伴把三个儿子送出国,帮二儿子带孙子。



  他说,自己的一生过得坎坷:做过老师、当过工人,一个人养一大家子,患病的父母和3个儿子都是他的责任;他也说,自己这辈子无愧于世:赡养患病的父亲至93岁离世,常年资助家庭困难的邻居,捐助社区的幼儿园长达 14年。但他说,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他却做了一辈子这样感人的“小事”。他就是今年城阳区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徐兴瑞。

  四处借钱也得让父母过个好年

  徐兴瑞出生于1941年,住在上马街道前程社区,在家里排名老四。他对家里老人的孝顺,社区里街坊邻居都知道。因为徐兴瑞当过12年的民办教师,后来又当了工人,但村里人见了他还是习惯性地叫他“徐老师”。

  “我大哥早年去了中国台湾,二哥三哥成家后,赡养父母、照顾弟妹的重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那时我自己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候整天省吃俭用,一年到头吃不上一斤油很正常。当年每个月我和老伴的工资差不多50块钱,每个月我们把这部分钱给两个老人,自己家就吃粮票。”徐兴瑞说,虽然自己家的日子艰苦,可他从没苦过自己的父母,他每个月都会坚持给父母送50元的生活费。有时过年了,发不到50元,他和老伴就到处跟邻居借钱,凑够50元给老人送去。“那个时候老人还奇怪,怎么那么多一毛一毛的,其实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就是为了让老人过个好年。”

  徐兴瑞说,他的父母都非常长寿,母亲84岁、父亲93岁才离开人世。而在他看来,照顾父母是分内的事,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他和妻子对父母实心实意的照顾,让村里人都很感动。

  贷款16万让儿子们出国“探路”

  曾当过民办教师的徐兴瑞,是个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有远见、有魄力的人。1998年,徐兴瑞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他毅然决然让三个儿子搭上顺风车,到国外“挣洋钱”。“当时我听闻有出国务工的机会,便决心一定要让儿子们出去闯一闯,成为咱庄户人出国挣钱的‘探路者’。”徐兴瑞说,他到处打听怎样才能把儿子送出国,东奔西跑,为了孩子出国打工前前后后贷款16余万元,儿子们出国后他就帮忙照顾孩子,给孩子们最大的支持。

  现在徐兴瑞的三个儿子都在西班牙拿到了绿卡,大儿子成了百货超市的老板,二儿子经营一家酒吧,小儿子则成了饭店的大厨。徐兴瑞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但他告诉儿子,不能忘了村里需要帮助的人。后来,去西班牙的儿子们,相继把村里的许多青年带出国发展,接站、买电话卡、帮忙找工作,有时还提供吃住,接受过儿子们帮助的人,回国后都会来看看他们老两口。如徐兴瑞所愿,儿子们成了乡亲们出国打工真正的“探路者”。

  “儿子们都走了,心里空落落的。有一次过年包饺子,他妈因为想儿子,饺子馅里连盐都忘记放了。”徐兴瑞说,儿子们虽然常年不在身边,自己和老伴也很想他们,但这都是“小事”,只要儿子们有前途就行。

  多年来帮困助小,他说是“小事”

  记者听前程社区里的村民说,徐兴瑞常年资助家庭困难的邻居,做了不少好事。当记者问起时,徐兴瑞又摆了摆手说,“那都是些小事”。

  记者了解到,看到邻居家有人患了重病,或是街坊家有人出了车祸,遇到家庭困难的,他总要帮一把。平时送点吃的,逢年过节帮衬一下,兜里时常揣着几百块钱,去看邻居的时候就扔下。除此之外,徐兴瑞和老伴每年六一儿童节都有个习惯,就是买些吃的、用的送到社区幼儿园,14年来这个习惯一直坚持着 。“看到家里困难的,咱们能帮一把是一把,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从困难的时候走过来的,知道一个困难家庭的不容易。”徐兴瑞说。

  文/图 记者 徐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道德模范 好事 城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