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能把证办齐的是少数 市教育局要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
入学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父母至少一方与
青岛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在青岛务工一年以上;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居住证”,并在务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的住所);符合青岛规定的入学年龄。市教育局还明确要求各校对符合入学规定的流动人口子女不得拒收,不得歧视,不得违规收费,不得单独编班 。
具体到各个区市,一般要求提供户口簿、父母一方在该区满一年的劳务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父母一方在青岛的居住证、房产证或在该区满一年的房屋租赁许可证、《儿童健康手册》,以及企业花名册、社保等材料,而能够全部提供齐这些证件的外来务工家庭,只能占到少数。
青岛湖岛路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占到八成,但就是这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小学,在今年报名中共有80多人报名,结果只有20个左右的家庭能提供各类证书,符合条件,剩下的都属于证书不齐的情况。
“市北区对外来务工家庭按照证书是否齐全分为A、B、C三档,证书全部都有的就属于A档,如果证书差一些的就属于B档,少得最多的属于C档。”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肯定要首先满足A档家庭的入学需求,其次是B档,如果还有空余学位,才会分配给C档,但该负责人也强调,学校会努力把学区范围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接收,“去年我们就扩招了一个班级,今年还有可能继续扩招,入学压力还是很大。”
而在采访中,不少外来务工家庭都质疑为何本地户口孩子上学报名日期是两天,而外来务工家庭只留出一天时间,证件出现了问题,当天如果来不及补,连第二天机会都不给。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就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在增长太快了,注定不可能全部录取,只能是一天时间里‘快刀斩乱麻’,谁符合条件就先报上名。”除了考虑这个问题以外,即使给出多一天的时间,家长一般也不能快速补好相关证件。
尴尬 学校扩招恐已近极限 李沧区教体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李沧区众多学校都将舞蹈室、音乐室等专用室改造成教室,甚至有几个学校校长把校长室让出来,合并改造成职能处室,深挖潜力给
外来娃上学腾地方,“但学校扩招恐怕已经快到极限,学校招生总量是一定的,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长非常迅速,已经超出了学校承受能力,所以每年都会有少部分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无法入学,各个区市都存在类似情况。”
现有学校承受力已经接近极限,那么只能去建新学校,可是新建扩建学校的问题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时间和过程,好在各个区市都有详细的新建学校规划。“市教育局严格要求小学班级人数要控制在45人内,因此扩招只能扩充班级,而不能把一个班人数无限制增长,否则可能影响教育质量。青岛也不像外地设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入学安排是根据学校学位空额进行分配。”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小学招生比去年多3400人,其中市内三区17600人,比去年增加1500人,但仍然不可能满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解决外来娃入学问题除了新建学校以外,师资跟不上也是个问题,这都需要其他部门予以配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