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丽
近日,新华社记者随一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该厅长与群众交流时,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他私下坦言,有时见到群众,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面对群众“没话说”,反映出某些领导干部与群众存在隔膜,要么不愿和群众交流,要么不会和群众交流。他们面对群众,不说大众话、大实话、贴心话;群众面对他们,自然也不敢说真话,不愿报实情。如此一来,交流变成演戏,言不由衷、糊弄了事,当然联系不了群众。
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态度诚恳,这些是正常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见到群众“没话说”,恰恰是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现实中,有些人“权力大于一切”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对上级毕恭毕敬,对群众却派头十足。前段时间,接连有官员对提意见的群众爆粗口,让群众“有意见去厕所提”、“滚出去”。这样的情况是个别的,但有些干部有着类似的心态,不把群众当回事,对群众爱答不理,面对群众自然无话可说。
有的干部不排斥和群众交流,但苦于不了解情况,话说不到点子上。一些干部整天忙于开会、写报告,很少和群众打交道,偶尔到基层也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浮在面上,一不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二不掌握和群众沟通的技巧,三不能给群众办实事,难免一说话就冷场,不能有效沟通。
交流是双方面的。面对那些高高在上,说空话套话,言行不一的官员,群众会产生戒备心理,不愿掏心窝子,甚至也拿一番套话、漂亮话来应付。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时强调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引导群众履行监督责任,多提意见建议”。试想,如果公职人员拒群众于千里之外,群众怎能有说真话的勇气?如果公职人员光说场面话,不愿触及矛盾,群众又怎能有信心反映问题?
更恶劣的是,有些干部不仅自己不敢面对群众,当上级深入基层调研时,还会“提前做好工作”。这样一来,真正能反映实际问题的群众到不了眼前,领导见到的是“演员群众”,双方交流的真实度大打折扣,这一场调研也就失去了意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交流的诚意,没有听民声、解民忧的态度,自然难以赢得群众的信任,
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公众希望,那些面对群众“无话可说”的干部要认真反思。哪些行为导致自己脱离群众?和群众没话说那和谁有话说?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对这些问题该想想清楚,给出答案了。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