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一圈一带: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

2013-09-25 14:11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今天(24日)上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建设专家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众多专家就推进山东省“一圈一带”建设建言献策。

  “一圈一带”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表示,我省正处于环渤海和长三角这两大经济增长极中间,又位于京沪增长轴上,周边有强省,但是邻边地区经济较弱,我省经济发展跟周边地区的联系相对来讲比较孤立。现在是一个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跟周边地区合作、进一步融入更大范围的区域至关重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司巡视员陈宣庆表示,山东的经济规模决定了其应该在区域发展中实现率先发展。在实施“蓝黄两区”规划基础上,山东研究制定“一圈一带”的规划,有利于促进省内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同时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全省发展的后劲。而从整个环渤海地区来看,“两区一圈一带”规划,完善了全省发展布局。各区带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政策取向、布局更加清晰、更加完善,对于统筹研究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促进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区域联合和协作、统筹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一体化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战略部研究员刘云中认为,无论是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国内的区域发展趋势来看,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之所以要突破城市行政区的范围,是出于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行政区域管理模式的惯性太强大,不冲破单一的行政区域管理经济,不以行政区和经济区并重来管理,不从行政区管理为主向经济区管理为主过渡,就不是一个充分的市场经济。“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各算各的账,各唱各的戏,没有办法发展。”陈宣庆说。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表示,在规划落实的关键环节,我省应推进从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的转变,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山东大学教授魏建则表示,在推动一体化发展中,要通过机制打破行政壁垒,进行顶层设计。例如在实施飞地经济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不能够使各地的行政体制突破狭隘的本地利益,就没有办法实现一体化发展。”

  提高济南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座谈中,不少专家对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寄予厚望。陈宣庆表示,没有龙头和核心,一体化是发展不起来的。而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7个城市中,济南市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替代。因此,应充分发挥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创新作用、核心作用、科技实力的发挥以及凝聚力,提高其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在规划实施中应该对济南市给一些适度的政策支持。

  刘云中则建议把济南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提高。他说,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有助于服务业的发展,因为服务业的发展肯定是人口、信息、技术的高度密集的结果。目前济南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是1万人左右,这个密度不够。提高密度可以从新的建成区、新的规划区落实,用一些比较小的空间尺度规划。所谓“小尺度”就是把部分很大的街区划成小的街区,把一些路网的密度加密、连通,这样人口密度和承载力能够提高,而且土地出让也没有减少。路网更密集以后,连接的面更多。

  探索跨区域土地流转路线

  魏建表示,我省的发展尤其是“一圈”不能走大都市发展路线,也不能纯粹发展小城镇,而应该是中型城市和中心城镇相结合,也就是城镇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从土地情况来看,土地既是支撑又是约束,魏建期待在“一圈一带”建设中,探索出一条跨区域的土地流转路线。

  李广杰认为,我省应着力加快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促进和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的创新。另外需要进一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中西部是山东的米袋子、菜篮子,农业基础地位极其重要,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占到整体产业结构的11%。刘冰表示,在实现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他说,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整个地区的消费增长潜力至关重要。这也是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编辑: 张珍珍]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