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9月26日讯(记者 周晓荷) 病死猪应当怎样进行无公害处理?如何避免病死猪“美容”后重返餐桌?9月26日,
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据粗略统计,全市每年
病死动物应处理量万余吨,而通过焚烧、机械处理的只占47.8%。所幸的是,青岛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病死动物
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对病死猪的“身后事”进行监督、管理,并配套基础设施,一旦该机制建成后,处理能力将达到94.5%。
埋、扔、卖病死猪很难避免 “处理病死猪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金钱,不少养殖户自然随意丢了、埋了,很难避免。”采访中,青岛市畜牧兽医局总工程师陆红说。
据陆红介绍,全市每年病死动物应处理量为万余吨,近三年来,青岛市共查处屠宰、贩卖、销售病死动物的案件 23起,仅今年上半年就查获了病死动物3吨。
近年来,青岛通过扶持引导畜禽饲养场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配套建设了病死动物无公害处理机制,并在莱西建设区域性病死动物集中无公害处理场,但受制于现实因素,病死猪处理线经常“断粮”。而从现实角度,即便被认为无公害的深埋、化尸池也难以完全无害,这主要源于养殖户无法完成较高的技术规范要求。
五大畜牧产区将建处理厂 “制约设施处理的,主要是投入。焚烧设备上千万元,高温高压设备需要几百万元的投入,一般养殖户难承受。”陆红说,这导致真正由设备处理的量并不多。
所幸的是,近日出台的“通知”,为病死动物的“身后事”做出了详尽的安排。根据规划,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应自建无害化处理设施,凡存养生猪3000头(或牛800头、或羊1000只、或家禽10万只)以上规模的畜禽养殖企业,均应自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流入社会。“按照今年的初步统计,将有277个规模企业设立专门的无公害处理设施。”陆红介绍。
除了莱西之外,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或出栏家禽1000万只以上)的黄岛区和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等畜牧业主产区、市,各自均应建立1处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其他区可以自建无害化集中处理厂 ,也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委托建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大型养殖加工企业或其他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企业进行回收处理。四区市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设备投资规模为700万元。
50个回收站明年建成 有了处理的地方,如何方便养殖户将病死猪送达?“我们暂时计划依托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在全市建设50处区域性病死动物回收站。”陆红说,除此之外,回收站还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的方式建立。
回收站将负责统一收储规模以下养殖场(户)产生的病死动物及社会源病死动物,送所在区、市无害化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这些回收站和处理厂都将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后,全市病死动物无公害处理能力将达到94.5%。
■调查
补贴太低,有养殖户认为吃亏 参照农业部、财政部相关规定,青岛市对本市养殖场(户)自身产生的病死动物 ,按每处理1头病死猪给予80元补助的标准进行补贴,补贴费用由各级财政按规定承担。
规模以下的养殖场(户),每主动上交1头病死猪,可给予20元的补贴;区域性回收站每回收1头病死猪,可给予16元的补贴;区、市无害化集中处理厂或者符合国家无害化处理规范要求的处理企业每处理1头病死猪,可给予44元的补贴。各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分段补贴的具体标准进行微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将加强各部门联动,严厉打击随意丢弃和收购加工病死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现在屠宰、贩卖、销售病死猪肉,不仅仅是动物疫病防控上的问题,还是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青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丁济元告诉记者,依照相关法律,从事这些违法活动,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惩罚如此严厉,为何部分养殖户还要铤而走险?这背后就是利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头成年病死猪的收购成本一般仅为300至500元,但经过屠宰,再用其他化学方法“美容”后,能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
“就算我一块钱一斤往外卖,一头猪也能卖将近200块钱,给政府不划算。”不少养殖户如此算账。
“补贴是一方面,监管是另一方面,如何让农户树立起无公害处理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陆红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建立养殖保险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也是重中之重。根据要求,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水平,努力降低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一条出路。记者 周晓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