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人每年只回家一次 工作忙路途远成主因

2013-10-12 06:2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由于忙于工作,在青工地工作的许多工人无法回家探亲,只能靠打电话询问父母的情况。



  10月13日是针对老年人专门设立的节日。最近在网上有个流传很火的帖子是“你还能陪父母多久”,10月9日、10日,记者在大学生及建筑行业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对830位在岛城工作的人做了“回家频率”的调查。结果发现,约9成人剩余的人生中陪父母的时间不到“2个月”,有4.8%的人甚至一年都回不了一趟家。他们的原因大多数是工作忙、路程远、费用高。和亲情比起来,我们的工作有没有必要真的那么忙?

  ■网传陪父母时间表令人震惊

  随着重阳节的临近,一个关于“你还能陪父母多久”的帖子又在网上热传。帖子称,很多人都会本能地认为和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是父母。“但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你每年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去应酬朋友、逛街购物、休息睡觉,你又有多少时间真正与父母在一起?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老天眷顾我们的父母能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或者相聚几次?”

  这道最简单的数学题如果认真算下去,结果却令人震惊。帖子称大多数朋友与年迈父母分开居住,只是逢年过节偶尔回家几趟。而远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工作忙又要带孩子,每年回家也就1~2次。“即使每次回家五天,两次也就十来天而已!除去走亲访友,出门逛街,再除去每天十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70小时。”假如父母今年60岁了,即使能活85岁,我们也只能陪他们1750小时,也就是73天,两个多月而已。

  ■调查768人每年只回家一次

  9、10两日,记者在青岛大学志愿者及环卫、建筑等行业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对岛城830名已经工作的人进行了“回家频率”调查,这830名对象中,包括一个大学毕业班的30名刚就业大学生,和800名工地建筑工人。830人中有768人每年回家1次,约占总人数的92.5%,有40人每年甚至每年回不了一次家,约占4.8%,仅有22人回家次数在2次及以上,约占2.7%。

  调查的内容除了每年回家次数、时长外,还涉及被访者父母年龄段。由于不回家以及一年只在过年时才回家一次的被访者众多,有大约9成的被访者连网上所说的“2个月”时间都达不到。

  “回一趟家太困难了,光路上就要花三四天的时间。”27岁的工人邓怀刚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四川,父母、妻子和孩子都在老家,自己一个人出来打工已经五六年了,每年也就回家一次。路途遥远成了他们这批外地务工者回家的“绊脚石”。

  ■探因路程远回次家“不划算”

  10日,记者来到延吉路附近的一个工地,据工地负责人李先生介绍,该工地约有800多名工人,90%以上来自四川省巴中、广元、南江等南方地区,一小部分是北方地区。在对工人情况进行初步摸排后,他告诉记者,工人如果回家,每次来回的时间约7~10天。但是光在路上就要耽搁好多天。“回一次家太难了,广元有直达青岛的火车,单趟大约30多个小时,而在巴中等地的还需要转车,就算能顺利买到火车票,单趟也需要至少2天的时间,来回一次光在路上就是4天。对他们来说,这样回一次家太不划算了。”

  李先生说,工人们多为男性,年龄约在20~55岁,基本都是一个人赴青打工,妻子孩子和父母都在四川老家。刚刚过去的国庆节7天长假,也几乎没有工人要求回家探亲,一部分可能会选择停工休息1天,但也仅仅是在青岛的宿舍待着或者和工友们一起喝个小酒放松一下。

  除此之外,工作忙、自己的家庭压力大也成了不能回老家看父母的主要原因。

  ■个例来青15年只回过5次家

  “上次回家还是去年3月份,回家给我母亲上坟,一家四口回去了三四天,光路费就花了1000多块钱。”环卫工人于启玲告诉记者,她今年44岁,老家在临沂,来青岛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5年了,丈夫老徐来青岛已经17年左右。她来青岛务工的15年间,总共回过5次家,能陪老人的时间每次最多三四个小时。

  于启玲告诉记者,公婆今年70多岁,虽然他们一家每次回家都要先探望老人,但是家里姊妹多,事情也多,经常回一次家办好几件事,真正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就是晚上坐下来吃饭的几个小时。“公婆身体都还不错,我们回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加上越到过年的时候,路费越贵,打算今年过年如果没什么事也不回家了。”

  除了路费是一项花费,请假还要扣工资。于启玲和丈夫都在环卫上工作,每个月大约1200~1400元左右,如果请假回家,每天要扣除40~50元,假设请假3天,2人一共要扣除近300元的工资。“我们自己付路费,还要被扣工资,回家一趟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于启玲告诉记者,每次回家除了给父母留些钱,有时还要给亲戚朋友带些礼物,这样一来,除去路费、扣掉的工资,每次的花费至少要在1300~1500元。于启玲叹了口气,“回次家的花销比我一个月的工资都要高。孩子现在一个在青岛工作,一个在青岛上学,我们一家四口都在这儿,能不回老家就不回去了。”

  ■叹息我们真的忙到这个地步?

  当记者把还能陪父母多久的时间表大体算给在青工作的人看的时候,很多人脸上流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工作3年的大连姑娘陈肜眼圈都红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独生子女,只身一人来青岛工作后,除了小长假和过年的时候能回2次家外,能陪父母的时间很少。“我每次回去7~8天,有2、3天是跟朋友相聚,在家也懒得基本不干活,爸妈也不让我干 ,但是今年过年和妈妈包饺子的时候,我看到她耳朵后面冒出了一些白头发,当时心里就酸酸的。”她说,父亲还没退休,如果俩老人想自己了,甚至会请假从大连飞来看她。

  建筑工李响来自菏泽,今年29岁的他已经在外打拼近10年,他说,10年的时间他只回家不到20次。“一直以来我认为能挣钱、娶媳妇生娃是最重要的任务,还从来没想过假如父母有一天不在了,我这辈子还能陪他们多久。”

  文/本报记者 郭玉华 见习记者 朱薪雨 图/本报记者 王滨

  相关新闻

  牵挂老人

  社区给独居老人配手机


  半岛都市报10月11日讯(记者 刘雪莲)  11日,市南区云南路街道寿张路社区的6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一人领到一部手机,老人拿到这部手机后,遇到急事,只要按一个键,就能和自己的子女或者社区志愿者联系上,社区每月还给每位老人充30元的话费。

  寿张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周国牛告诉记者,市南区西部,独居老人特别多,像寿张路社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就有64名,首批先选了6位老人看看效果。除了给老人配备手机,社区每月还给老人手机里充30元钱,为每位老人配备一名社区志愿者,随时听候老人的招呼,今后将发展和延伸到配餐、就医、家政、聊天等一条龙服务,同时根据需求不断升级服务项目,全方位为管区老人服务。

  表彰孝女

  岛城孝女获省孝星提名奖


  半岛都市报10月11日讯(见习记者朱薪雨)  11日,记者获悉,省老龄办评选出第八届“山东省十大孝星”和“山东省十大孝星”提名奖,其中,青岛市魏兆菊获得“山东省十大孝星”提名奖。

  记者了解到,省老龄办今年7月启动了第八届“山东省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在层层推荐、媒体公示、群众投票的基础上,按照《第八届“山东省十大孝星”评审办法》,经“山东省十大孝星”评审委员会评审,授予张佩华等10名同志第八届“山东省十大孝星”荣誉称号,青岛市民魏兆菊等10名同志获第八届“山东省十大孝星”提名奖。记者了解到,2012年,魏兆菊已被省文明办、省团委评为山东“十大慈孝人物”。

  感谢他们

  岛城百人获评优秀护理员


  半岛都市报10月11日讯(见习记者朱薪雨)  11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2013年度养老服务业优秀院长和护理员评选已经结束,授予邢晓燕等11名同志为“青岛市2013年度养老服务业优秀院长”,授予刘隽等100名同志为“青岛市2013年度养老服务业优秀护理员”。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养老服务行业又涌现出了一大批职业道德高,业务技术精的优秀护理人员,为表彰先进,也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贯彻“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工作方针,于本年度开展了这次评选。

  养老看“星”

  岛城评定出23家星级养老机构


  半岛都市报10月11日讯(见习记者朱薪雨)  11日,记者获悉,岛城已初步评定出23家星级养老机构,市民今后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可将此作为一个参考依据。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从35家自愿申报的养老服务机构中,通过评审组的现场检查和审核,将23家养老机构分为二星级到五星级,共4个等级。其中,五星级有2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9家,二星级5家。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张中东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开展辐射周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机构社会化服务水平。

  同时,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和《关于加强规范养老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此外,还将对居家养老护理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护理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水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重阳节 回家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