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12年没办下青岛户口 新户籍政策即将出台

2013-11-11 13:10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孙祥涛已在青岛生活了整整12年。务工、创业、结婚、生子,这些让孙祥涛和青岛紧密相连。只是,他仍不能说自己算是青岛人,因为他没有青岛户口,儿子也没有 。

  听说青岛的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即将出台,同孙祥涛一样的很多新市民都非常期盼。在采访孙祥涛的同时,记者对在岛城的首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中 ,记者发现,首批进城潮中的人 ,已经被分成几类,有人已经成为了青岛人(取得青岛户口);有人还在为了成为青岛人而努力(暂无青岛户口);还有人选择了放弃离开。另外,还有人取得青岛户口后,却去到乡下当起了农庄主。

  A

  希望落下户口,成为青岛人


  11月10日,记者见到孙祥涛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摊位前卖货。“我2001年就来到青岛了,算到现在12年了。”孙祥涛说,在2003年的时候,妇女儿童批发市场招商时,他租下了这个7平方米的摊位,“我就卖小型游戏机和游戏软件,以前最好的时候,一年能赚七八万元。”对于自己的生活,孙祥涛说,每天就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然后来到自己的摊位前,“跟普通市民一样,就是送孩子后工作,然后接孩子回家、吃饭、睡觉。”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孙祥涛不但生意在青岛,他的妻子也是在青岛找的,孩子也出生在青岛。可是,在聊天时,孙祥涛却说:“我不是青岛人”。

  “没户口啊。”孙祥涛说,他一直有落户口的想法,特别是孩子出生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除了没有落户口让自己没有归属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现在还没买房。”他说:“记得2005年前后的时候,我一年赚了8万元。当时,台东附近的房子大概5000元每平方米,我先后看了多套房子。”因为不想贷太多款,那时的孙祥涛只能买小房子。“我的想法是购买一套大点的房子,把父母也接过来一起住,所以,我想着再攒两年钱,然后再买房子。可是,我没有想到攒钱的速度远远低于了房价上涨的速度。”孙祥涛说,因为他从事的行业利润开始减少,“买房子的事就慢慢耽搁了。”     孙祥涛说 ,他原本希望通过买房落户,可是,因为买房计划的落空,而使得落户计划也落空了。

  人物素描:孙祥涛是第一批进城务工人员的代表,他们来得很早,也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生活 ,他们也和普通市民一样,有着差不多的生活。可是,因为户口问题,使他们没有归属感。他们期望 ,自己能取得户口,真正融入进来。

  B

  “我是操着外地口音的青岛人”


  2002年,22岁的郑伟背着行囊来到青岛,他第一份工作是洗车工。他笑称自己是操着外地口音的青岛人。“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我把户口迁了过来。”郑伟说,自己之所以能迁户口就是因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郑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在洗车行干了两年后,就自己出来打拼了。

  “当时,自己的压力也很大,毕竟干了两年也没攒下什么钱。只是自己从洗车的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想着自己单独干这行。”郑伟说,从洗车行出来后,他借钱开了个汽车美容店,“我的店里也洗车,但是主要做汽车美容。”

  对于为何做这一行,郑伟说,因为他发现私家车开始越来越多,“车多了不但洗车的多,做汽车美容的肯定也多,而且汽车美容的利润也相对较大。”

  当了4年的汽车美容店老板后,就让郑伟攒了五六十万元。不过,这笔钱,他并没有花掉,也没有攒起来,而是继续投入。“到了2009年底的时候,我先后在两家汽车4S店开了分店,专门做汽车美容,当然,这时我汽车美容店的档次也提高了。”他说,有了三家店之后,他的收入也开始增加。

  “开了3家店后,我也要考虑自己的婚事了,毕竟已经年近30岁。”郑伟说,为了让妻子有个好的生活条件,他挤出来部分资金买了一套房子,“原本想买个小点的房子,毕竟所有的钱都占着,可是考虑到生孩子、落户口的事,我还是买了一套120平房米的房子。”同时,两口子也落下了户口。

  人物素描:不得不说,郑伟很有商业头脑,并且把握住了机遇。他说自己是操着外地口音的青岛人。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户口在青岛,而是,他现在的一切都在青岛,每年为数不多的回乡探亲,也随着父母的进城而省略了。

  C

  进城务工人员,不少已回乡创业


  采访郑伟时记者了解到,其实 ,他不是自己一个人进城务工的。“当时,我和一个名叫赵玉来的老乡到了洗车店工作。”郑伟说,两年后,他单干了,“赵玉来家里有点钱,而且他家靠近县城,他就回了老家,在老家开了个汽车美容店。”

  通过郑伟记者联系到了赵玉来。“算一算 ,我从青岛回来已经9年了,但是,我还是经常回想起在青岛的那两年。”赵玉来说,他现在的情况还算是不错,“我是我们这里第一批的汽车美容店,有不少固定客户,最近几年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

  赵玉来说,他现在在沂蒙老家,每年赚五六万元没有什么问题,“按说,我在沂蒙老家,这样的收入已经非常不错了,可是,有时候跟郑伟在一起,我还是非常羡慕他。毕竟,我们是一起创业的人,现在我们的差距慢慢显现。所以,有时候我还是后悔自己不该回来。”

  说起自己最为感触的一件事,赵玉来说 ,就是前段时间他来青岛旅游,是郑伟招待的他。赵玉来说,来到郑伟家里,看到郑伟孩子的玩具,说起孩子的生活环境,他感觉自己差了很多,“现在想想我们那批回乡创业的人,我还算是不错的,但是跟城里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对于自己为何当时选择返乡 ,赵玉来说,是因为觉得在青岛自己就是个打工仔,“实话实说,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敢想自己能成为青岛人,老感觉在漂泊。”

  说起自己的梦想,赵玉来说,希望把自己的生意再做得大一些。“希望能到临沂市里发展一下吧,估计,我想回青岛是不可能了,毕竟自己的所有都在这里,我不能再走太远。”

  人物素描:在打工过后的创业路口,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因为没有归属感而选择离开。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归属感可能越来越弱。对于赵玉来,他的家仍然在临沂,而对于他的儿时玩伴郑伟或者对郑伟的孩子来说,他的家就是在青岛。

  D

  城里人下乡捡起撂荒的土地


  说起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张卫民说自己也算是外来务工人员。“我上个世纪90年代就来到青岛了,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张卫民说,在工作的同时,他还找到了一个青岛媳妇,“然后,我有了青岛户口。”

  在10年前,张卫民就开始创业了,他干的是服装行业,招的也都是外来进城务工人员。“最近几年来,每年都闹用工荒,我招工也不好招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所以,我放下了这块儿生意。”张卫民说,他在招聘时发现,很多农村土地出现了撂荒状态,“就是农民大部分都进城务工了,田地多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种着。”

  发现这样的情况后,张卫民到平度农村承包了200多亩地,按照约定,每亩地每年支付给当地农民1000斤小麦所值的钱。“那里是我的农庄,地里种了金银花,还种了其他作物,田间养着大公鸡,由于散养的公鸡吃的是金银花和田里的虫子、菜叶等,我们养殖的公鸡就称为金银花鸡。每年大概能养殖2万只鸡,算下来,利润可观。”

  张卫民说,虽然他承包土地还不到一年,金银花还没有成熟,鸡也没有开始出售,但是他们已经收回了一年的承包费用,“今年,我们没有全部种植金银花,还种了玉米和花生,玉米产了8万斤,花生产了15吨,仅这两样作物,就足以支付承包的费用和种地的人工费。也就是说,我们养的鸡、种的其他作物都是稳赚的。估计,规模经营后,利润会更大。”

  其实 ,这还不是张卫民的全部规划,他还有更远大的规划,他要在农庄里建设餐饮、住宿配套设施,形成以观光、餐饮、农作物销售为主的产业链。“我们还看好了村里一处闲置的厂房,打算对农庄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人物素描:城里人下乡当“农庄主”的远不止张卫民一人,几乎各地都有类似的农庄,有些人专门到莱阳等地承包土地建农庄。张卫民说,目前在平度市,至少有10个承包土地的大户,他们从村民那里承包土地,再进行规模化经营。

  盘点青岛户籍政策松动之路

  松动一:取消“人控办”


  2003年以前,外地人口落户青岛必经一道“关口”,那就是青岛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为了简化外地人落户青岛的程序,这个部门在2003年被撤销。因此,5类落户人员获益。

  当时,户口迁移的前期审核工作由青岛市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和民政等部门负责,公安机关负责落户;同时,部门取消后,明确调整了专业人员、投资创业人员、组织调动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和投靠收养人员5类人员的落户条件。

  当时,青岛市还取消了外地人在青岛市各市区购买住房落户的规定,并将组织调动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夫妻投靠条件由原来分居满6年,年龄达到35周岁等条件的分居年限改为婚龄满3年的婚龄年限,缓解了两地分居夫妻的家庭困难。

  松动二:户籍改革

  2007年,户籍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未获得学位的本科生可在青落户,在青购单套新房100平方米以上的也可落户……新政策取消了户口城乡差别。同时,还放宽了专业人才、直系亲属投靠以及在青购房居住的人员进市落户条件,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据了解,我国自1958年启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后,城乡不同户籍政策造成城乡人员不同的待遇,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新户籍政策规定,凡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居民,取消其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当时,流动人口到青岛后,只要带上身份证就可以到辖区派出所办理,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持证的暂住人口可享受招工、保险、住房贷款、购车挂牌、汽车驾照、子女义务教育等多项市民待遇和服务。

  松动三:暂住证改居住证

  2012年10月1日《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居住证替代原有的暂住证,以“居住”替代“暂住”,增强了流动人口对居住地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截止到去年10月1日,青岛流动人口暂住证成为历史,流动人口拟在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公安派出所将发放居住证,有效期限分别为1年或3年。

  居住证替代暂住证之后,在岛城工作、学习的新市民将获得与普通市民同样的权益,这也让办证的新市民对居住地城市增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据了解,申领居住证必须本人或者委托代理人携带有关材料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委托的用工单位、社区、村委会现场申报居住登记后,方可申领居住证。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情况,可分别申请有效期为1年或3年的居住证。

  同时,申领居住证可享受的权益和公共服务有:

  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在居住地办理出入港澳地区的商务签注手续 ;具有本省户籍且在居住地居住满一年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普通护照、大陆居民往来中国台湾通行证及签注、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依法参加居住地社会组织和有关社会事物管理。

  改革户籍背后的社会福利

  对于户籍改革,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在之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户籍这一张纸上依附了很多东西。它虽然是居住证明或者是身份证明,但附属了很多,如子女入学、就业服务、医疗保障、文化建设、住房等公共服务。在某些城市,户籍还可以限制购房与买车。

  对于当前的户籍改革,尹中卿表示,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放开了县城和中心镇的落户限制,但是去的人并不多,对真正推进人的城镇化,尤其是对1.6亿到其他地方务工的人来说,吸引力也不会太大。今后需要放开中等城市甚至是大城市的户籍限制,这样才能对承接农业转移更有吸引力。

  尹中卿表示,户籍本身就是登记人口的一个方法,关键是要改革依附于户籍背后的福利。放开小城市 、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之后,还需要革除一些弊端。最主要的是要先解决依附在户籍上面的公共服务,如就业、报酬、医疗、入学等。逐步把公共服务覆盖到城市户口居民和没有城市户口但是在城市长期居住的人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亦表示,户籍制度背后隐含着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王一鸣认为,在户籍制度改革上,中小城市现在放开限制,但是没有人去。大城市却不敢放开,比如北京现在在不放开户籍限制的情况下,每年依旧有50万人进来。它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城市是以大管小体制,它的行政管理体系跟城市等级是契合在一起的,越高等级的城市 ,资源的集聚能力就越强。优质的资源一定是在最高等级的城市 ,这就造成人们都愿意往大城市去,去分享最优质的资源。

  文/图  记者 王磊(署名除外)

  岛城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将出台

  日前,记者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市发改委会同市公安局正抓紧起草本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在参照同类城市落户条件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提出分区域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促进人口在主城区、副城区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同时,推进居住证与户籍制度衔接,逐步扩大在青办理居住证人员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完善就业、社保、教育、保障房、农民权益保障等相关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机制。不久的将来,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出台后,区域间户籍壁垒将进一步消除。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鹏]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户口 青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

商讯

公告>

楼市动态

更多

频道推荐

山东 | 青岛

互动

社区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