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是土地污染治理第一步

2013-12-31 13:49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舒圣祥

  近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环境保护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五千万亩左右。下一步为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12月30日新华网)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全国土壤污染情况的官方数据,虽然土地污染普查结果早就有了,却一直被当做“国家机密”。相比此前“全国18亿亩耕地的10%以上或已受重金属污染”的坊间说法,五千万亩耕地中重度污染的官方数字,无疑小了很多。这显然不是一个精确的数据,而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

  新华社曾报道,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正在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并将在此基础上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公众希望的是,“人类污染图”不要再像土地污染普查结果一样,被锁在抽屉里秘而不宣。因为越是这样,公众越是担心土地污染情况已严重到无以复加;如果相关部门连信息公开直面污染的勇气都没有,稀里糊涂的土地污染治理又怎能让人放心?

  没有安全的田间,就没有安全的舌尖。因为镉大米事件,土地污染被广泛关注。其实,超标的有害重金属何止是镉,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又何止是稻米。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让很多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毒土地”。每年使用的大量农药,仅有0.1%左右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都进入生态系统,同样造成大量土壤被污染。相比人为添加的食品安全事件,土地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疑更为严重。

  不久前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从田间地头开始,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这给了我们美好的期待和愿景,但指望“每年拿出几百个亿”就能改变土地污染现状,恐怕有些太乐观了。

  对我们来说,除了治理资金的问题,还有治理技术的问题,更有治理决心的问题——如果土地污染情况都要藏着掖着,治理决心又何以体现?以信息公开直面污染现实,这是土地污染治理的第一步。美国环保署网站有张互动地图,题目就叫“我所在社区的污染治理图”,上面显示了全美各类污染地块的位置。人们可以查看自己所在的地区是否是“毒地”,还可以进一步点击检索该地块的详细情况。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土地污染情况不再是“国家机密”,能让公民随时查看自己居所是否是“毒地”以及相应的治理情况——人人知情,而后共同参与。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